文 号 | 无 | 发文日期 | 2025-01-15 10:33 |
---|---|---|---|
发布机构 | 江汉区民政局 | 有 效 性 | 有效 |
标 题 | 对区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闭第22号代表建议的答复 |
对区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闭第22号代表建议的答复
近年来,区民政局在深入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新征程上,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聚焦老年人急难愁盼问题,积极推进新时代养老服务改革发展,加快推动养老服务从“有”向“优”提质升级。
一、率先搭建区级智慧养老服务平台。我局在全市率先建立“统分结合、中心辐射、社区嵌入”的区级养老服务系统平台,将街道和社区的“互联网+居家养老”服务网点、养老机构、幸福食堂等全部纳入平台管理,设立13项订单风险预警机制,对所有订单实时监测,实行区、街、社区三级审核制度,实现养老服务“一网统管”,切实维护老人利益。经过不断迭代升级,我区养老服务平台目前已更新至3.0版本,后续还将根据养老服务事业与产业发展需求,不断更新和拓展平台功能。
二、全面推动安养链在养老服务领域的应用。武汉银发生活安养链平台是市民政局主导的全国首个官方惠民养老供应链平台,于今年10月11日正式上线,旨在围绕老年人医、食、住、行、学、养等多方面需求,为老年人提供全过程、全链条、全方位、全周期的优质服务。为了积极推动安养链在养老服务领域的应用,我局充分摸排老人需求,严格选取资质优良的服务主体,积极推进惠老惠企政策、养老服务需求、辖区服务商等全面上线安养链,集成各类服务资源,以安养链为载体,促进供需精准匹配,实现“服务找人”。同时对安养链服务订单全过程监管,压紧压实主体责任,确保服务质量。
三、积极探索智慧养老服务路径。我局结合人工智能养老社会实验、家庭养老床位建设、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三号建议案办理工作,选取优质的服务商,采取政府补贴方式,对全区符合政策条件的1500余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进行适老化、智能化改造,为老人家庭投放包括烟感报警器、燃气安全报警器、人体红外感应报警器、一键呼救报警器等设备在内的各类智能养老设备,扩大人工智能在养老服务中的场景应用。同时依托区级信息化平台建立“机构、社区、居家”人工智能养老模式,将互联网技术、人工智能养老设备与养老服务有机融合,打造“无围墙的养老院”、数字化社区养老服务场所,利用人工智能养老设备的终端数据传输功能,远程监测老人身体状况、上门响应服务需求,开展线上线下养老服务,为老年人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养老服务,不断提升老年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四、全力打造15分钟养老生活圈。我局积极优化布局,完善养老设施建设,目前全区共有养老服务设施98个,老年助餐设施12个,可提供助餐、助洁、助浴、助医等各方面专业化养老服务,服务覆盖全区12条街道、109个社区。创新“五社联动”机制,整合社会各类资源,运用“互联网+”理念,将智慧养老平台与线下居家养老服务站点相结合,实现老年人的需求与社会化资源相链接。通过区级智慧养老服务系统平台,提供“菜单式”就近便捷养老服务,老人可以在家人的帮助下登录智能手机里“养老小程序”、电话呼叫养老顾问轻松获取助浴、助行、助洁、助医、助急、助购等多项助老服务。
智慧化社区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涵盖多个领域,涉及多个部门,我局也将继续立足主职主业,聚焦民生服务保障,加强与各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与工作配合,共同推动智慧社区建设的深入开展。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