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文      号 发文日期 2025-08-14 16:39
发布机构 江汉区民政局 有 效 性 有效
标     题 对区政协十六届四次会议第57号提案的答复

对区政协十六届四次会议第57号提案的答复

字号 :  | 
发布时间:2025-08-14 16:39 |  来源:江汉区民政局
江汉区民政局---

一、强化政府制度供给:加强行业监管,推进智慧养老

一是加强行业监管。结合养老服务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实施养老服务质量提升工程,持续开展养老服务质量“开放日”活动,建立和完善“行业准入、退出机制”和标准执行体系,依托区级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和安养链平台,定期开展养老服务实地监督考核,完善区、街、社区三级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监督管理体系,按照考核评定结果实施差异化补贴政策,倒逼企业提高服务质量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推进智慧养老。选取1个养老机构(江汉区社会福利院)、6个社区(汉兴街道江汉里社区、万松街道电业社区、花楼水塔街道前进社区、北湖街道横堤社区、民意街道天后社区、汉兴街道民航里社区)开展人工智能养老实验,率先搭建了区级智慧养老社区服务信息平台,建立了社区老年人基础数据库,并在试点机构和试点社区打造了人工智能产品展示厅,展示人工智能设备实体及性能。同时将深化智慧养老相关内容纳入江汉区智慧养老服务十五五规划,逐步完善构建“基础设施+服务供给+管理保障”的智慧养老服务体系。

二、加强技术研发与应用:建设银发产业园、加强“银发经济”企业走访

一是建设银发产业园。指导区福利院运营主体建立区级养老服务保障中心,以服务业融合发展、制造业转型升级、新技术新业态培育探索创新为重点,打造照护服务人才培训中心、老年人智慧产品研发中心、养老服务研究中心等,推动常青街银发经济产业园建设。二是加强“银发经济”企业走访。与我区现有大型养老机构和养老服务企业对接,将其产业链上下游的区外合作企业进行摸底排查,共摸排企业50家(大健康类20,医疗类21家,服务类6家,家政类3家),为下步招商引资打下基础;区政府带队,已实地走访多家公司,就养老金融、数字化改造、老年用品进行深入探讨,了解企业养老服务开展情况,为相关公司落地江汉进行跟踪服务。

三、拓宽资金来源渠道:构建多元筹资机制

按照“个人出一点、企业让一点、政府补一点、集体添一点、社会捐一点”的多元筹资机制,支持养老服务机构提供稳定可持续的服务。鼓励省市区等各类国有企业采取利用自有房产、配建养老服务用房或与民办养老服务机构合作等多种路径,打造机构、街道养老综合体、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站)一体运营的养老服务体系,探索国有企业“投、建(改)、管”一体化运营模式,推动养老服务实现从服务特殊困难老年人为主向服务全体老年人转变。

四、优化服务布局:完善养老服务体系、补齐养老服务设施空白

一是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按照街道划分和老年人口分布,推进区域范围内养老服务连锁化、集约化运营,构建街道养老服务综体为区域核心、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站)为支撑、养老机构为补充的“三位一体”养老服务体系,明确各层级职能定位,形成定位精准、分工负责、资源共享、一体联动的养老服务保障体系。二是补齐养老服务设施空白。前瞻谋划《武汉市养老服务设施建设三年行动》任务,加快完善养老版图,目前2025年上半年已完成区级养老中心建设,已建设完成2个社区老年人服务中心(站)、5个老年人供餐点。

五、推动产业协同发展:强化养老产业协同

推动城乡养老服务设施开展社会化运营,我区现有城乡养老服务设施养老服务主体12家,其中国企3家,占比25%;民企6家,占比50%;非营利性社会组织3家,占比25%,企业中规模(年营收500万元)以上的有2家。支持指导区属国企做强养老产业板块,推动武汉吉年养老服务有限公司打造集专业照护、上门服务、餐食供应、适老用品经营、医疗康复、老年教育、智慧科技于一体的养老服务全链路龙头企业。

六、提升公众认知与参与度:加强“银龄行动”品牌推广

不断完善“银龄行动”内涵和服务形式,鼓励各有关部门、单位根据自身实际和职责举办不同形式的主题活动,加强对“颐养江汉银龄行动”特色活动、老年志愿者事迹宣传,注重品牌故事提炼,讲好老年志愿服务故事,积极营造老年人参与“颐养江汉银龄行动”志愿服务的氛围,结合“敬老月”等活动,宣传“银龄行动”志愿者和志愿服务组织先进事迹,并择优推荐到省、市老龄委给予表彰,以激励更多老年人参与到志愿服务中来2024年开展“万名老人免费学习智慧养老知识专项行动”不少于1000人次,加强老人智能产品学习,提高老年人使用技能。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下载]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