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号 | 无 | 发文日期 | 2024-12-18 11:40 |
---|---|---|---|
发布机构 | 江汉区城市管理执法局 | 有 效 性 | 有效 |
标 题 | 关于《进一步提高物业城市质效》建议案办理情况的报告 |
关于《进一步提高物业城市质效》建议案办理情况的报告
推进物业城市建设是区委、区政府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时代命题实施的重大改革,也是推进精细管理、提升城区品质、助力江汉高质量发展的有力举措。区城管执法局认真落实区委区政府决策部署,深入研究区政协提出的相关工作建议,全力推进物业城市改革提质增效。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整体推进情况及效果
我区物业城市改革于2020年调研谋划,2021年试点推进,2022年至2023年改革扩面,目前运营模式基本成型,业务范围逐步扩大,改革成效初步显现。整体进度如下:
(一)城管系统改革基本完成。局属53条主次干道清扫保洁、6座垃圾转运站运营、生活和餐厨垃圾收运、84座公厕管养维护等公共服务类事项顺利移交、平稳运行,2024年区城市管理经费投入较改革前下降10%。统筹推进12个街道和开发区、汉口站环卫保洁移交,构建全区城管“一体化”运营格局,助推全区第三方评价、群众反馈问题等指标分别下降27%、31%。
(二)老旧小区接管稳步推进。为解决老旧小区长效治理和可持续化管理问题,通过实施政府补一点、百姓缴一点、经营出一点“三个一点”模式,城资公司与老旧小区改造无缝对接,承接小区改造后的物业管理,通过专业公司一体化统筹运营,提升老旧小区治理水平和能力。截至目前,302个老旧小区实现基础物业服务落地,逐步破解老旧小区治理难题。
(三)科技赋能效果初步释放。物联网、云平台、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得到充分应用,区、街两级智慧运营调度平台日趋成熟,环卫工人电子工牌、环卫车辆北斗定位系统得到推广使用,主要道路实现5G巡逻车智能巡查,在重要道路节点和场所设置AI摄像头、烟感报警器、人流检测传感器、空气质量传感器等前端感知设备,基本实现城市管理全业务链条可视、可管、可控。
(四)城市管理模式逐步转型。随着物业城市改革的推进,我区城市管理模式正在实现转型升级。环卫作业由劳动密集型向人机交互型转变;执法管理由经验判断型向数据分析型转变;问题整改由被动反馈型向主动发现型转变;指挥调度由粗放管理型向精准调度型转变;日常管理由人海战术型向减员增效型转变;各类城市治理问题处置效能得到较大提升。
二、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江汉区物业城市改革是全国范围内城市建成区城市治理一体化运营的首例,没有可以参考和借鉴的成熟模式。我区物业城市改革按照边摸索、边推进、边完善的思路稳步进行,虽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仍有部分问题亟待解决。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顶层设计需完善。物业城市改革是推进我区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载体,是需要规划引领、整体谋划、稳步推进的重大改革事项。目前,物业城市改革的远景目标、实施路径、覆盖范围、配套政策等分散在相关部门、企业的有关文件和材料中,有些思路还不成熟,部分方案还需要优化。事关物业城市改革顶层设计的体制机制、规划设计、实施方案、政策制定等需要在区委区政府层面以规范性文件的形式进行统一明确,便于相关部门统一思想、形成合力、加快推进。
(二)统筹层级需提高。物业城市改革试点阶段各项任务基本完成,改革即将向“深水区”推进,下一步必将涉及更大范围的政策调整、事权切割、资源分配等事宜,由区城管局牵头进行统筹协调的力度明显不够,改革推进的效率、深度和效果难以保障,下一步深化物业城市改革涉及到的体制机制以及深层次问题需要在更高层级、更大范围、更强措施下统筹解决。
(三)“三性”矛盾需磨合。由企业运营公共服务类项目虽有降本增效的积极作用,同时也带来了企业营利性与政府公益性、考核导向性之间难以调和的“三性矛盾”。企业的营利性导致不愿承担过多的社会责任,政府的公益性要求必须对突发性任务进行兜底保障,上级考核的导向性则重点关注任务完成度和实际效果。这三者之间的矛盾在现阶段较为突出,特别是今年低温雨雪天气期间,部分街道二级外包企业缺乏应急意识和为民情怀,没有全力投入融雪防冻应急响应,城管部门处于孤军作战的尴尬境地。
(四)业务整合需加快。目前,我区物业城市改革主要局限于城管类业务,暂未在服务种类上形成规模效应。园林、水务等公共基础类服务、应急辅助等综合治理类服务还未整合至江汉物业城市服务体系中,降本增效需要规模化运营支撑。同时,环卫清扫保洁目前仅实现了区级层面的统一运营管理,街道层面环卫作业的整合还在推进中,一线环卫作业企业的规模、资质、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提升。
三、下步工作措施
(一)推进资源聚合,提升运营主体实力。运营主体掌握的资源要素是决定物业城市运营效果的主要因素。今年,我局将立足现有条件,把提升运营主体实力作为推进物业城市改革提质增效的基础支撑。主要有三项措施:一是聚合人力资源。目前承接我区一线环卫作业的基本为“小、散、乱”企业,不能满足物业城市改革的现实需求。我局正在与金融街集团共同推进天美公司整体移交和委托管理相关工作,计划通过金融街集团正规化建设和城管部门专业化托管,将天美公司培育为江汉区环卫保洁的标杆企业,承接全区物业城市环卫保洁业务,为物业城市改革注入强大力量。目前,天美公司整体移交框架协议已经签订,正在商洽委托管理事宜。二是聚合装备资源。区城管局正在组织局属单位及各街道对现有资产装备进行梳理,报废年限长、车况差的环卫车辆后,优质资产采取租赁或平移方式交付江汉城资使用。同时,区城管执法局经过调研和征求意见,制定了环卫车辆更新采购计划及分配清单,正在配合金融街集团推进采购相关工作。三是聚合信息资源。加速推进城资运行平台与全市““一网统管”和区“大数据”对接嵌入,打造纵向贯通、横向融通、全面联通的智慧平台,构建感知、分析、服务、指挥、监察“五位一体”的城市综合管理治理实操系统,完成对城市环境“实时跟踪、可视呈现、智能派单、整改反馈”的闭环管理,着力实现“科技赋能、数据说话、质量为王”的企业级“城市中枢”。
(二)推进业务整合,提升规模运营效果。业务整合是企业减员增效的前提,我局结合物业城市建设实际,将着力推进三个层面的业务整合。一是整合道路清扫保洁。区城管局已会同金融街集团制定江汉区南片区环卫一体化运营方案,目前花水、北湖两个街道环卫业务整合工作已经完成。下一步,将依次梳理北片区、中片区各街道环卫业务,结合设施设备、作业人员、作业模式等情况,今年内完成全区各街道环卫业务整合工作。二是整合城区一体保洁。依托物业城市一体化治理新模式,今年计划在争取园林、水务等部门支持的基础上,试点推进城区一体化保洁,在具备条件的道路实施城区一体化保洁,将现有单纯的道路清扫保洁模式升级为覆盖道路、管网疏捞、绿化带等内容的综合清扫保洁模式,将“多家扫帚扫不净”变为“一家单位扫到底。三是整合城区综合管理。为进一步扩大物业城市业务范围的覆盖面,区城管局将提请区政府采取“先拓面、后升级”策略,推动园林、水务等相关部门将其承担的有关社会服务项目进行移交,增加物业城市的系统性、融合度,逐步实现城区综合管理层面的业务整合,放大规模运营的效果。
(三)推进标准融合,提升城区管理品质。管理标准决定管理质量,我局将着力抓好物业城市标准体系建设,用高标准引领物业城市高质量发展。一是推进管理标准融合。认真研究城管部门行业标准和运营主体企业标准,结合物业城市运营模式、管理方式和作业体系,综合文明城市、卫生城市以及检查评估要求,出台物业城市专项运营规范性标准。二是推进考核标准融合。着重抓好业务考核办法细则的修订完善,将履约条件进一步细化,将群众满意度、任务完成度、效能实现度、成本管控度作为量化物业城市治理模式有效性的重要参考指标,也作为江汉城资的经费兑现、分包企业的奖惩及准入与退出的前置条件,逐步提升城市管理物业化、精细化、高效化水平。
(四)推进平战结合,提升环境保障水平。环境保障能力是体现物业城市改革成效的重要指标,针对当前物业城市新格局下出现的日常管理和应急处置不平衡的阶段性问题,区城管局在向前一步做好兜底工作的同时,着手从三个方面理顺机制,保障城区环境品质持续提升。一是厘清业务边界。在今年新一轮物业城市运营合同签订过程中,区城管局将会同金融街集团、各街道和城资公司,将极端天气应对、融雪防冻、重大节假日保障等突击性整治任务列入物业城市服务范围,明确经费补助、考核激励等综合措施,增强企业责任担当,履行好应急处置责任。二是建立应急队伍。发挥国企党建引领作用,培育企业党员职工模范带头、无私奉献精神,推进在企业端建立以党员为核心的应急处置队伍,志愿、无偿投入到环境应急保障任务中,与城管、街道应急处置工作形成合力。二是理顺协作机制。结合我区物业城市改革实际,对各专业领域应急处置预案进行修订完善,将城资公司以及分包企业纳入应急体系,统筹分配资源,精准调配物资,建立平战结合、点面结合、政企结合的环境应急处置机制,打造政企协作命运共同体。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