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会证明,漫长的岁月会磨灭很多事物,但必然有一些东西能超越时光长河而巍然长存。
譬如人的思想、人的精神、人的事业。
让我们深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从中感受人民领袖的心路历程,汲取坚定前行的理想力量,让指引人生行动的精神价值焕发光彩,照亮新时代江汉青年接续奋斗的未来。

一起来看看江汉区教育局的青年读书活动情况。



7月1日下午,为庆祝建党98周年,追寻习近平总书记的初心,江汉区教育局组织开展了《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青年读书会,局机关青年干部和教育系统团委委员参加活动。
会前,来自局机关各科室的青年干部用录制音频的形式,在学习群内进行了学习心声交流。
读书会第一项环节是“读原文”,文惠甜、张婷、王诗雅分别就书中的感悟最深的章节进行了领读,一字一句直抵心灵,青年们仿佛穿越时空,身临其境。

在第二项环节“悟原理”中,陈诗灵、周梅、段婷分享了各自读书感悟,来自一线学校的青年团委委员们也分享了各自的思想认识,大家表示要深刻理解和认真践行青年习近平矢志不渝的理想追求、爱国为民的家国情怀、勤奋好学的学习精神、求真务实的良好作风、艰苦奋斗的进取之心。

在第三项环节“学而有思”中,青年干部拿起手中笔,在读书箴上用精炼的文字写下自己的真情实感,有对学习成长的思考,有对奋斗人生的自励,有对肩负责任的宣言。

在第四项环节“领导感言”中,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唐一飞与青年干部分享读书心得,他寄语青年们要保持初心,深入思考人生“要什么”“要做什么”“为什么要做这个事”,要饱含高度热忱、高度责任,交一份党和人民满意的教育事业答卷。

陈革:
知青岁月里,面对繁重的工作任务时,有人退缩,有人逃避,有人积极进取。部分知青们在油灯下、在月光下、在忙碌工作后,埋头学习。一位知青说,其做过统计,因为知识接受并不完整,大部分知青返回城市后从事的是一般性的体力劳动,唯有下乡中坚持学习的那部分人,厚植发展根基,才能最终走上重要岗位。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人生起伏最是考验人。
对照习近平总书记的七年知青岁月检视反思自身:看外在的多,看内在的少,休闲娱乐多,读书学习少,对社会的认识、对社会责任的担当也存在不足。青年干部若是失去了对民生疾苦感同身受的情感认同,思想和人生就容易陷于狭隘。
宋骥:
据受访者回忆,习近平总书记是留在梁家河时间最长的知青,他一心想的不是自己的前途,而是怎么能做好村里的工作,怎么让群众的生活好起来,满怀与困难群众忧戚与共的热忱初心。对照习近平总书记青年时的作风与实绩、意志和品格,我更加深刻认识到自身存在的差距和不足。思想要更“坚实”,行动要更“踏实”,戒骄戒躁,多换位思考,想细想深想精想透。大到办文办会办事要高标准严要求,小到接听电话收发通知,都需要一丝不苟的严谨与认真,都需要精益求精的态度,都需要踏实笃实务实的行动,只有做到这些,才能不断提升工作品质,才能把千头万绪的工作做好,把小事做成好事,把工作干成事业。
段婷:
荆棘更需坚韧,艰难益显伟大。从忧虑自己的家庭,自己的前途,到“安得广厦千万间”式对广大群众利益的深沉关切,青年习近平一步步成长成才。习近平总书记常说他是黄土地的儿子,群众需要什么,他就干什么。不断成长,磨砺心智。青年习近平善于用辩证思维方式来看问题,习惯从多方面考虑,反复推敲,互相印证,从不自以为是。不论大事小事,他都遇事沉着淡定,始终保持情绪冷静。做事业者要具备冷静的心态和自控能力,以平常心来待人接物,要善于多角度多维度来看待问题,在实践中学习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