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汉
两江交汇之地,昂扬奋进之区,28.29平方公里的土地。
这里是江汉,是老汉口商贸繁盛的源头,是大武汉经济腾飞的引领者,是华中金融重镇,是国家现代服务业发展标杆,是改革开放迎接全球资本的重要窗口。
辞旧迎新,江汉区在改革创新、拼搏赶超的路上一往无前!
让百姓共享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2017年,江汉区委区政府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牢记“为百姓谋幸福,为江汉谋发展”的使命担当,经济规模和质量效益同步提升,区域经济保持全市前列,城区功能实现优化提升,改革创新迸发强劲活力,社会民生持续保障改善。
201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江汉区将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厚植优势、补齐短板、精明增长、品质发展,以人民为中心,以党建为保障,优化“6+N”产业体系,完善“一核两纵三区四带”空间布局,攻坚克难,拼搏赶超,奋力开创国家现代服务业示范区建设新局面,在复兴大武汉新征程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2017成绩单
地区生产总值:
1150亿元,中心城区排名第一
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
232.89亿元,中心城区排名第一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131.48亿元,中心城区排名第一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1098亿元,中心城区排名第一
固定资产投资总额:
480.53亿元,中心城区排名第二
预计招商引资总额:
574.1亿元,同比增长51.1%
提质增效彰显发展新亮点
过去一年,江汉区紧紧围绕国家现代服务业示范区建设,坚定不移改革创新,大力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发展成果亮点纷呈。
亮点一
国家现代服务业示范区
服务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预计达到92%。制定示范区实施方案和现代服务业综合改革十项行动计划。形成以金融、商贸流通、通信信息为支柱的现代服务业体系。集聚全省50%以上金融资源,中石油润滑油销售区域公司等重点企业相继落户。中山大道民众乐园、武汉工艺大楼等老字号赢得新一轮发展机遇。成功举办第六届武汉国际时装周。国家发改委评价江汉区示范工作“有业绩、有载体、有亮点”。
亮点二
“三化”武汉中央商务区
被评为全国第二家、全省第一家绿色CBD。按照“现代化、国际化、生态化”理念,完成商务区规划中期评估并形成成果,制定社会管理服务配套综合规划、绿色CBD等专项规划。城管、水务、园林等工作由区职能部门接管,王家墩公园对外开放。招商银行定制大楼交付使用,中国武汉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开园。
亮点三
“辉煌七公里”
推进新华路沿线产业升级、旧城改造和环境提升,串联武广、中山公园、西北湖、武汉CBD、江汉经济开发区等高端服务业集聚区,打造“辉煌七公里”。
亮点四
“两招两引”
出台招商引资“1+N”系列政策,参加“百万校友资智回汉工程”专场活动,全年预计实现招商引资574.1亿元,同比增长51.1%,新引进世界500强、央企等重大投资项目16个。成立区招才局,聘任招商大使、招才顾问、招才大使54名。引进“两院”院士、“千 人计划”专家、黄鹤英才、海外科创人才等320余人,为大学生提供就业岗位近5000个,筹集大学毕业生租赁房1022套。
亮点五
发展新民营经济
全市首个成立民营经济发展促进局。建立“科创贷”“民贷通”等融资平台,累计发放贷款1.41亿元。引进全省首家民营银行武汉众邦银行,全年新增各类市场主体1.1万个。
亮点六
“三办”落地见效
深化“马上办、网上办、一次办”区级综合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成立区行政审批局,升级街道政务服务中心。行政事项平均办理时限由23.8个工作日减少到5个工作日以内。
亮点七
基层社会治理创新
坚持做强街道、做优社区、做实网格,厘清区、街、社区、网格的职能划分和责任体系,建立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站,探索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新路径。
亮点八
城建跨越生态改善
与联合国人居署合作开展“改善城市公共空间”试点。实施汉正街排水主干管建设等项目16个。在全市率先完成雨污分流改造,北部地区建成污水管网60余公里。建成微循环道路12条。城市管理执法力量下沉街道。全面落实河(湖)长制。
亮点九
增进民生福祉
新增就业岗位3万余个,新增参保9万余人,落实保障性住房9336套。全面完成D级危房排危治理。创建19个老年宜居社区。“学区制”“小班化”经验全市推广,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80%,在全市率先完成工作目标。区属公立医院改革稳步推进。开展“万警进社区”“千警进网格”活动。
亮点十
整区推进“红色引擎工程”
作为湖北省基层党建工作“整县推进”计划在武汉市的唯一试点,2017年实施整区推进“红色引擎工程”。主攻“红色物业”,在物业企业、物业服务站建立党组织170个。完成15个楼宇党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新增楼宇阵地4000平方米。36个社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提档升级。基层党建工作得到中组部、省委、市委高度评价。
实干担当开创建设新局面
2018年,面对新机遇、新挑战、新任务、新要求,江汉区向改革要动力、向转型要潜力、向创新要活力,努力形成“产业集聚、城区品质、幸福共享、精神面貌”等“四个示范”。
1
看点一
产业结构更优化
以国家中心城市和世界亮点城市核心功能区为标准,高水平规划全区“产业地图”。做好“金融+”文章,建立金融研究院,推动金融产学研交流合作。做强做大武广商圈,打造国内有影响力的时尚消费中心。支持石油石化总部企业发展,引进销售、物流、研发、金融等系列产业链企业。支持通信信息创新,突破发展大数据应用、移动互联、系统集成等领域。
促进中山大道、江汉路商业调整升级和交通布局优化,支撑沿线文化旅游产业做大做强。加快打造时尚产业,建设江汉经济开发区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推动武汉时装周市场化、专业化运作。积极申报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
2
看点二
亮点区块更高端
进一步完善“一核两纵三区四带”空间布局体系,重点推进武汉CBD、“辉煌七公里”等高端区块建设。武汉CBD探索精简高效智能管理模式,打造国际一流的商务楼宇和基础设施,加快广电中心、世贸中心等重大项目建设,实现武汉中心开业。“辉煌七公里”力争3年建成,5年成样板。将“老CBD”(武广—中山公园—西北湖片区)、“新CBD”(武汉CBD)融为一体,形成全新的现代服务业产业集聚区,全市最高端的现代化城市样板。
3
看点三
创新动能更强劲
以“江汉创谷”为核心,以国际视野建设小微科创园,突破性发展高科技企业,重点引进有影响力的科技型领军企业、“海归”企业、专业孵化加速器。支持优客工厂、蒲公英孵化器等众创空间建设,引进一批海外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
4
看点四
回汉资智更活跃
加大“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力度。建立完善“招商项目库”和“招商电子地图”。重点引进大型央企、中国民企500强和世界500强企业。关注新一轮国企改革,大力引进从国企改革中细分的服务业板块。推进招才引智,利用江汉区总部经济优势,让大学生能留下、快落户、好安居,激活校友经济。
5
看点五
城市品质更彰显
实施35个旧城改建项目。切实做好历史街区、优秀历史建筑及文物保护与历史风貌开发工作。推动中山大道以南19片重点区域改造,高效布局商务楼宇、生活居住、休闲娱乐、观光旅游等高端形态。
6
看点六
设施功能更精细
以最高标准筹备好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完成汉口文体中心修缮升级,做好沿线“绿化、彩化、美化、亮化、文化、智化”。配合轨道交通12号线、黄孝河综合管廊工程建设等重点项目。策划建设道路55条,基本消灭断头路。
7
看点七
生态环境更优美
推进“四水共治”,做好长江江汉段环境保护工作,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完善老旧供水管网改造。抓好大气、水和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围绕“拆墙透绿、控规建绿、精细提质”,提升主次干道绿化景观。
8
看点八
社会保障更完善
建设大学生实训实习基地,将大学生保障性住房纳入计划统筹推进。启动B、C级危房及新增D级危房治理。实施“互联网+居家养老”行动计划。创建老年宜居社区26个。深化社会救助第三方评估工作。
9
看点九
公共服务更优质
加快南部教育资源整合,推进红领巾第二学校、汉口传奇初中等12所学校配建工作,新改建2所公办幼儿园。推进市红十字会医院分院建设。利用辖区金融优势,为大学生、残疾人等提供保险保障。举办全国中学生足球锦标赛。打造“武汉微马”品牌。
10
看点十
党的建设更加强
持续掀起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热潮,全面推动十九大精神在江汉落地生根。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拧紧思想建设的弦。选拔运用好“狮子型”干部,合理使用“老黄牛型”干部,选人用人风清气正。实施“红色引擎工程”,系统集成“八个红色”。坚持高压惩腐零容忍,打好正风肃纪“组合拳”。深化“双万双联”等活动,健全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常态化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