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江汉路上游人如织。姚正国却满脸认真,在熙熙攘攘人群中“搜索”着街上孩子们的一举一动。
他是江汉路中山大道城管执法中队队长,被大家戏称为“找娃突击队”队长。刚刚过去的清明小长假,这支队伍就找到4个走丢小孩。截至目前,该执法中队成立近5年来,共捡到158个走失孩子。

姚正国是武汉市江汉区城市管理执法局执法大队江汉路中山大道执法中队队长,也是百年商业老街江汉路的秩序“守护者”。
粗心父母“眨个眼”,娃就不见了 清明小长假连“捡”4个孩子
“我要妈妈,我要妈妈!”4月4日16时20分,江汉路步行街耐克鞋店门口,5岁的童童(化名)左手提着白色布袋,右手牵着2岁弟弟,边走边哭。
正在此执勤的城管队员徐小平一步上前,蹲下身,拉着童童和弟弟的手,让他们在旁边花坛长椅上坐下。“小朋友,别哭,叔叔帮你找妈妈。”徐小平掏出纸巾,擦拭孩子脸上的泪水,递上一个小玩具车,孩子渐渐不哭了。徐小平一边拿出手机给两个孩子拍照,发到工作群,一边通过手持电台联系队员,询问是否有家长在找小孩。

姚正国和他的团队通过大数据和监控找寻走失儿童。
经询问,这两个小孩是从江汉一路走过来的。徐小平马上通过电台向110调度室报告,查看沿路监控影像。约10分钟,在离小孩走丢现场300米远的江汉路肯德基门口,城管队员发现一对夫妻正在人群中争吵,相互埋怨对方粗心大意,没把小孩看紧。经询问,这对父母寻找的孩子正是童童和弟弟。17时许,当队员带着父母和孩子见面时,母子相拥大哭。城管队员一边把孩子交给父母,一边劝慰他们:“莫哭了!孩子找到了就好,出来逛一定要牵紧孩子的手。”
无独有偶,5日18时50分,在江汉路与江汉四路交会处,10岁小男孩磊磊(化名)和妹妹在步行街骑着单车四处张望,一脸茫然。
“小朋友,你们叫什么名字?爸妈电话号码是多少?”执勤城管队员刘小年迅速上前询问,果然,这两个孩子和大人走散了,报出了家长电话。15分钟后,城管队员一路将孩子护送到王府井百货门口,见到妈妈,磊磊一下子向妈妈怀里扑去,哇哇大哭。妈妈胡女士说:“太谢谢您了,我在买衣服,眨个眼,娃就不见了。”
据统计,今年清明节小长假期间,江汉路城管执法中队在步行街一共“捡”到4个孩子,中队成立近5年来一共“捡”到158个走丢孩子。
同一家一天丢了两次娃 走失小孩背后都有“粗心家长”
“早晨捡到一个,下午又捡到一个,而且都是同一家人丢的。”江汉路城管三级路长郭斌说,找孩子是一门技术活儿,在巡逻时,他们都会比较关注独自行走的小孩。

心中有爱、有紧迫感是找孩子的内在动力。
3月27日上午10时30分,一位5岁小女孩,在江汉路M+商场门口,靠在栏杆上东张西望。城管队员魏东马上蹲下去询问,是不是在找家人,知不知道电话。孩子很快报出来,郭斌打过去,其父亲接到电话约10分钟赶过来。
下午2时30分,在江汉路明牌珠宝店门口,一个约7岁小女孩边走边哭,手上还在流血。郭斌巡逻至此马上追上去询问,小女孩哭声更大了,反复说:“妈妈不要我了,妈妈不要我了!”郭斌给孩子手指伤口包扎好,擦干眼泪,又给她买了一瓶水。约20分钟后,孩子终于报出了母亲的电话。
郭斌马上给孩子母亲刘女士打电话。电话那头,对方很不耐烦说:“你莫管她,她太不听话了!”“步行街上人太多,孩子万一丢了,悔都来不及了!”郭斌反复做工作,约半小时后,她妈妈终于过来了。
“我们当天经过视频影像比对,发现这两个孩子为姐妹俩,同一个家庭丢的!”郭斌说。据了解,孩子父母为前进四路菜场小商贩,做生意无暇照顾。
关心独行娃成“条件反射” 找回的走失孩子中最小的才2岁
郭斌在城管工作了4年,参与找回走丢孩子达40多个。他总会从“蛛丝马迹”中捕捉到线索,大家都称他为“找娃专业户”。
“我也是有孩子的人,看到丢失小孩的家长那么急迫担忧,也会感同身受。”郭斌表示,自己现在已经形成一种“条件反射”,一看到单独行走的小孩就想上去询问。“有时碰到淘气的小朋友和家长躲猫猫,也会上前多嘴问一句。”

姚正国和他的团队在江汉路步行街上巡逻。
2018年8月15日18时许,江汉路中心广场,一位妈妈急匆匆跑到郭斌面前,泣不成声地说,自己在肯德基排队买吃的,6岁的儿子阳阳(化名)一下子不见了。郭斌一边安抚这位母亲,一边通过手台发动队员寻找,并通知队员调取110监控视频,根据体貌体征,寻找小孩的轨迹。
当天,江汉路人流量达20万,100多名城管队员和民警都发动起来了,打着手电筒、开着巡逻车,找了2个多小时,没有发现小孩的踪迹。心急如焚的父母也叫来近20人亲属团队来找孩子。
晚10时许,在南京路扬子街路口一个角落,队员陈晨发现一个小孩蹲在地上用木棍挑东西,神情沮丧,经询问,他正是走丢的阳阳。一直在现场指挥调度的姚正国说,尽管当天很多队员衣服都湿透了,但是“我们都觉得值得,对得起身上穿的这套制服”。
据江汉区城管局统计,江汉路中山大道城管执法中队自2017年7月成立以来,已帮助158个走失的孩子和家人团聚。其中2017年7个,2018年37个,2019年49个,2020年15个,2021年40个,2022年10个。这些孩子,最小2岁,最大16岁。
摸索四步“找娃工作法” 求助找娃成功率100%
4月10日,在江汉路步行街,城管巡逻队员迈着整齐的步伐,行走在川流不息的人群之中,每个路口都看到城管队员的蹲守。

姚正国和他的团队一般通过大数据、监控和经验这三大法宝找寻走失儿童。
据江汉区城管局资料显示,每年的“五一”“六一”“十一”为“捡”到走失孩子的高峰期。其中,2019年10月1日一天捡到4个孩子。孩子走散大多是家长在逛街、排队购物、孩子“赌气”这几种情况。
“江汉路有个城管‘找娃突击队’,说的就是我们!”姚正国说,江汉路中山大道城管执法中队共有120多名队员,每天24小时备勤,三班倒上岗,分布在江汉路和中山大道44个路口值守。中队接到的所有找娃求助成功率达100%,最快10分钟内找到,一般都是在半小时左右,最长一次6个多小时。
姚正国说,在巡逻过程中,他们摸索出了一套“找娃”的办法,即“一看二问三哄四找”工作法:队员在街上看到孤身一人、四处张望的小孩,就会留意是否为走丢小孩;马上主动上前询问家长电话和姓名,掌握孩子基本信息;当孩子情绪不稳定,都会准备糖果、小玩具等,哄孩子开心;同时通过城市监控平台,工作群、手台调度,队员巡逻、联系警方等方式,寻找小孩行动轨迹。
把“分外事”做成老百姓口碑 江汉路每三天上演一场暖心事
“每当孩子与家长团聚时,也是我们最开心的时候。”姚正国说,找娃这件事,其实并不在城管工作范围内,但是已经成为他们志愿服务的重要任务。
“必须用最快的时间寻找,不能耽搁一秒!”郭斌提醒家长,如果小孩在江汉路丢失,一定要第一时间向巡逻城管或民警求助,时间越长,小孩移动范围越大,寻找难度越大。

姚正国在江汉路步行街上巡逻。
姚正国说,一到周末节假日,队员都会在江汉路普及安全教育,一旦发现父母和小孩离得很远,都会上前提醒,“把孩子看紧点。”
“老百姓对工作的认可,就是我们努力的方向。”郭斌说,让人欣慰的是,和4年前相比,一些走丢的孩子都能记住父母电话,知道主动找“穿制服的叔叔”;一些“粗心”的妈妈逛街时会给孩子带上手环,孩子口袋里装有写着电话号码的纸条;不少商家也主动加入城管“找娃群”,江汉路还设有儿童代步车租赁点。
江汉路中山大道城管执法中队的办公室里,摆放着几十面锦旗。该中队还成立了“蓝管家”志愿服务队。近5年来,发生在城管队员身边的失物招领、见义勇为、助人为乐等“好人好事”600多起,平均每三天,江汉路就“上演”一起暖心故事。
“南京路上好八连,江汉路上好城管。”武汉大学社会学系特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吕德文说,江汉路城管把“找娃”的“分外事”做成了老百姓的口碑,让城市更有温度,市民更感温暖,这就是“绣花功夫”,这就是“小行大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