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三大精神 奋力建成支点 | 赓续“生死牌”精神血脉,从大堤到街巷跑好支点建设接力赛

发布日期:2025-06-21 09:55   来源:江汉之声

在江汉区民族街道龙王庙公园,一块镌刻着“生死牌”的石碑静静矗立,它见证着1998年那场惊心动魄的抗洪斗争。

1998年8月7日第四次特大洪峰正逼近武汉,位于两江交汇处的民族街龙王庙险段成了险中之险。险情就是命令,民族街全体党员干部集结起来,成为防汛护堤人,庄严承诺“人在堤在”,在“生死牌”上签下自己的姓名,誓与大堤共存亡。昔日洪峰虽已远去,但镌刻着“人在堤在”誓言的“生死牌”,如同精神灯塔,不仅昭示着抗洪精神“万众一心、众志成城、顽强拼搏”的永恒光辉,更在27年的岁月流转中,激励着人们不断将其融入血脉,成为践行“三大精神”、服务区域发展的不竭动力,奋力谱写“建成支点”的时代新篇。

“98抗洪”合影

立下“生死牌”

夫妻同心:共筑家园的生命防线

2016年“暴力梅”来袭,大雨倾盆,几乎未停。从汉口站达到设防水位开始民族街160余名干部职工就坚守防汛排渍第一线,24小时不间断值守在辖区龙王庙、王家巷等闸口,做到监测、巡查、抢险、除险“四不误”。这其中还有不少夫妻档,他们共同披甲上阵,以大堤为“家”。

崔莉萍夫妻

“今天晚上我不能回来了,晚上只有辛苦你把小孩从老人那里接回来。”民族街道和平社区居委会副主任崔丽萍看着手机里保存的短信,回忆起与在江汉区水务局工作的丈夫共同坚守在防汛一线、轮流值守在龙王庙闸口的场景。

“虽然我们离得很近,但在防汛值守工作中我们很少关注到对方的身影,只有晚上回去才会碰面或者互发短讯来告知对方平安及问候。刚上小学一年级的女儿只能托付给老人照看,轮流值守在龙王庙闸口。”她回忆起当时在街道防汛生死牌上签下自己的名字的时刻,依然感动不已。“当时同事中就有不少是九八抗洪的亲历者们,他们说签下名字就意味着一份责任,意味着当危险来临之时就要有冲上前去的担当。这么多年我们一直奋斗在防汛抗洪战线上,防汛值守的条件变了,但是“人在堤在”的誓言一直没有变。

2016年抗洪巡堤

2016年再签生死牌

双线作战:淬炼精神的时代答卷

2020年6月30日,疫情防控武汉保卫战取得决定性成果不足百日,武汉关进入设防水位。刚从疫情中走出的武汉,转而又进入防汛模式。民族守堤人从疫情封控值守点下来再次登上龙王庙大堤,签下“生死牌”,上下团结一心,大疫之下再战大汛,用行动诠释着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铮铮誓言。

民族街城管协管员姚克难作为一名老党员,在防疫工作中主动承担了任务最艰巨,传染风险最大的任务,负责发热病人就医转送工作。转运车队成员中,姚克难永远都是第一个上前主动和病人接触,出车运送病人次数最多的那个。汛期来临,58岁的他又主动请缨来到四官殿防汛值守点。他与防汛应急队一起,8人一组,每半小时巡查1.1公里堤防和8个闸口,密切排查闸口、江堤有可能出现的渗水、封堵材料松动等情况,发现险情及时报告处置,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2020年注定是一不平凡的一年,疫情、洪水相继而来,做为一名党员就要树立榜样,给队友增加信心。”他微笑着说,“我觉得自己的名字蛮好,克难就是无论什么困难险阻都可以克服。”

2020年防汛演习

碧水安澜:续写守护的使命篇章

抗洪精神的传承也不仅仅只在汛期值守工作中,自2020年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十年禁渔全面启动以来,街道工作者用脚步丈量责任,以担当守护碧水,始终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投入河湖保护工作中。如今的龙王庙,已经是一处城市的公园和观江点,站在高处的龙王庙公园,可一览两江三镇的秀美。与此同时,长江、汉水之滨总能看到一个佩戴着党徽的身影穿梭在江边堤岸。

“河湖是城市的血脉,我是长江边长大的武汉伢,保护长江就是保护自己的家。”这是武汉市优秀共产党员、万年社区居委会副主任李波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他组建了“幸福河保护志愿者队伍” ,针对辖区1公里水域岸线建立了禁捕风险地图,标注了历史违规点位,创新采用“潮汐巡查法”,开展日常巡查,处置禁捕相关事件,劝离在江边危险区域玩耍的群众,张贴防溺水警示标语和安全提示,在关键位置设置救生圈,实现溺水“零事故”。2023年8月7日晚在沿江水域执勤的救生队员发现江水中一名女子双手举起、不断摇手呼救,立即跳入水中将该名女子托回岸边,守护了群众生命安全。近年来,民族街道将抗洪精神融入长江大保护、河湖长制等重点工作,成功实现战时“抗洪抢险”和日常“生态守护”的“无缝衔接”。

精神赋能:凝聚支点的磅礴伟力

精神的火炬,照亮前行的道路。自“生死牌”前传承的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抗洪精神,在“双线作战”中淬炼的舍生忘死、尊重科学的抗疫精神,与98年党员干部誓守武汉三镇的坚守信念、胸怀全局的大别山精神,成为供给民族街道一路攻坚克难的强大精神力量,化作赋能老城蝶变、服务“奋力建成中部崛起重要战略支点”战略的核心引擎。

站在龙王庙大堤眺望,江水奔涌不息。承载着精神基因的民族街道,正抢抓机遇,将“三大精神”的磅礴伟力,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具体实践:新建一初学苑(南校区)内书声琅琅,为街道的教育发展注入新活力;汉正天街和平里A地块顺利实现净地出让,为打造高端街区铺就坚实基石;嘉里集团江城府住宅小区即将交付,以品质居所提升居民生活品质;“湖北船员服务产业基地”项目稳步推进,为产业发展开辟了新航道。

如今,更多90后、00后走上工作岗位,民族街道的年轻干部已经从前辈手中接过接力棒,成为新一代“宣誓人”。这份跨越时空的精神坚守,必将持续激发奋进力量,激励民族街道在“奋力建成支点”的新征程上攻坚克难,续写无愧于时代的新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