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号 | 2023 | 发文日期 | 2023-01-12 11:05 |
---|---|---|---|
发布机构 | 江汉区财政局 | 有 效 性 | 有效 |
标 题 | 江汉区财政局2022年工作总结 |
江汉区财政局2022年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区财政局紧紧围绕“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提高政治站位,准确把握形势,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和疫情反复给财政运行带来的巨大压力,迎难而上,主动作为,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科学统筹财政资金,全力以赴防疫情、助纾困、保民生、促发展,不折不扣支持稳经济一揽子政策落地落实,为全区经济社会平稳发展贡献财政力量。
2022年,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完成204.26亿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19.51亿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91.98亿元。
一、 2022年工作回顾
(一) 强化政治担当,全过程保障疫情防控
始终将政治建设放在从严治党的首位,坚决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积极应对2020年以来最严峻、最复杂的疫情形势,密切关注疫情动态,精准拨付防疫资金,确保不因资金问题影响疫情防控和医疗救治。一方面动态完善防疫资金管理制度,不断规范常态化防疫资金的结算手续,切实优化战时状态下应急资金的拨付程序,既优先保障疫情防控需求,又防止资金损失浪费。另一方面,大力压减非刚性非急需支出,加快盘活沉淀资金,统筹用于核酸检测、疫苗接种、医疗救治和社区防疫等工作,筑牢防疫屏障,尽最大可能减轻疫情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影响。
(二) 财税多点发力,政策效应持续释放
以稳住市场主体为目标,持续推进减税降费。持续推进减税降费,加大增值税留抵退税落实力 度,编印《江汉区组合式惠企政策汇编解读版》,力促市场主体应 知尽知,应享尽享。在落实减税降费政策的同时,进一步加大财政收入组织力度,督促和指导各执收单位的非税收入缴解工作,推进财税部门信息共享,确保依法征收、应收尽收。在财税部门和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下,下半年逐月收窄财政收入降幅,为全年财政收支平衡打下坚实基础,为全区经济发展提供强劲支撑。
以激发市场活力为目标,促进营商环境优化。积极稳住市场主体,加快推进惠企政策“免申即享”,支持重点企业、“四上”企业、科技企业等各类市场主体发展,兑现奖励扶持资金、贷款贴息等奖补资金。落实助企纾困政策,综合运用融资担保、贷款贴息、首贷奖补等方式,鼓励金融机构为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支持,帮助622户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通过担保获得融资4.75亿元,办理区内1107家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纾困贷款贴息资金6,538万元,融资规模33.99亿元,有效缓解市场主体“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支持中小企业发展,通过提高预留份额、加大价格评审优惠幅度等方式支持中小微企业参与政府采购,授予合同3.98亿元,为385家承租行政事业单位房屋的服务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减免租金1,767万元。
以增强发展动力为目标,积极推进稳投资扩内需。加强政府债券资金的监管和使用,建立“储备一批、发行一批、建设一批”常态化工作机制,储备专项债券项目均通过财政部审核,通过率达100%。抢抓中央关于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的政策机遇,综合考虑财力水平、项目进度、资金使用等因素,全力争取债券资金支持,申报发行城市一流电网建设、市一中校园整体改造等一批优质项目,有力弥补财政支出缺口,扩大有效投资,为助推重点项目顺利建设、服务城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以节用裕民线为目标,落实过紧日子要求。出台《关于进一步厉行节约严管严控财政支出的若干措施》,制定10条措施和23条细化举措,严格控制行政运行成本,压减各部门非急需非刚性支出统筹用于经济社会发展亟需资金支持的领域。以高效准确、惠企利民为目标,按照上级规定及时完成直达资金的下达和拨付,全流程监控各预算单位直达资金预算执行情况,确保资金第一时间直达企业或个人。
(三) 增进人民福祉,全覆盖兜牢民生底线,
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坚决守住“三保”责任底线,集中财力支持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事业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支持优先发展教育,投入23亿元,全面落实“双减”工作,全力打造智慧教育,购买秋季公办学位4700个,近三年新建扩建武汉市第十九中学等8个重点项目,不断缓解学位紧张问题,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支持优化公共文化服务,投入6,098万元支持城市书房、金桥书吧等文化设施建设,保障公共博物馆、图书馆、体育馆等场馆免费开放,支持非遗传承保护,不断提升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支持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投入5,875万元推进全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及重大公共卫生服务,投入资金7,380万元推进社区医院建设,确保妇女“两癌”免费筛查等惠民政策落地落实,筑牢公共卫生服务一线堡垒。支持社会保障体系完善,投入1.08亿元落实就业创业扶持政策,投入1.9亿元落实低收入保障、残疾补助、退役安置等各项政策,保障老年服务机构建设运营,促进养老服务产业发展。支持城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美化,近年累计统筹70亿元专项债券资金用于12号线轨道交通建设,以及南部汉口历史风貌区、中部现代金融片区和北部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和棚户区改造,投入区级城建资金3,300万元新建口袋公园5个、绿道3.3公里,持续支持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四) 深化财政改革,切实提升资金效能
持续深化各项财政改革,科学谋划,主动作为,向管理要绩效,向改革要动力,不断提高财政治理水平。推进支出标准体系建设,以幼儿园装修改造项目为切入口,初步形成综合支出标准,作为预算编制的重要参考依据,为推进预算支出标准体系建设打下坚实基础。强化预算绩效管理,建立事前绩效评估机制,对新增重点项目和重大政策实施事前评价和审核;首次将政府债务资金和政府性基金预算纳入评价范围;对市红十字会医院托管效果实施绩效评价,为政府完善公立医院支持政策提供决策依据。深化政府采购改革,强化采购人主体职责,规范采购意向公开,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府采购”,探索框架协议采购,政府采购工作多次受到省财政厅表彰。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开展全区行政事业单位不动产清查和资产登记工作,厘清全区133个行政事业单位、12个环卫所、109个社区占有、使用的2002处共计85.33万平方米不动产的基本情况,制定统筹调剂方案,切实盘活资产存量,提高资产使用效率。
(五) 严格财政监管,持续整饬财经秩序
坚持问题导向,将日常监管和专项整治相结合,始终把财经纪律作为不可触碰的高压线,确保财政资金合规、安全、高效使用。开展财经秩序专项整治,围绕减税降费政策落实、政府过紧日子、规范国库管理、防范债务风险等重点领域逐项查摆问题,及时整改。开展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一卡通”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回头看”督导工作,推动整改问题,确保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高效、快捷、准确直达受益对象。开展“三公”经费检查和楼堂馆所建设情况专项整治,确保政府过紧日子要求落地见效。加强重大资金和重点行业日常检查,加大事前、事中、事后监督力度,实现对财政资金运行全过程的动态监控,确保依法依规使用财政资金。
二、 2023年工作思路
(一)坚持旗帜鲜明讲政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坚决践行党的宗旨,坚定不移地把“两个确立”转化为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进一步转变作风,坚决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决策部署,聚焦主责主业,依法履职尽责,加强调查研究,为企业纾困解难,服务好全区经济发展。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坚持反腐败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紧盯廉政风险点,筑牢廉政防火墙。局党组认真履行主体责任,班子成员加强团结,形成合力,认真落实“一岗双责”。
(二)提质增效稳增长,护稳护好经济基本盘
把稳增长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落实省政府《关于更好服务市场主体推动经济稳健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吃透精神,细化方案,结合实际推动政策在江汉区落地落实。打好助企纾困组合拳,更加精准落实减税降费措施,突出对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特困行业的支持。统筹用好融资担保、贷款贴息、房租减免等财政金融工具,发挥政策叠加“1+1>2”作用,切实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积极争取新增政府债券支持项目强区战略,聚焦社会民生、新基建等重点领域,实现项目常态化储备和滚动式审核,充分发挥债券资金稳投资促增长作用。进一步强化非税收入的组织调度,通过深度分析交通罚没、城镇垃圾处理费等收费项目研判征管举措,紧盯国有资源有偿使用收入,明确委托管理资产非税收入上缴方式及比例,提升国有资产使用效益。
(三)立足增强财政实力,育强育壮区级财源
按照全省统一部署稳步推进“财源建设年”行动,落实推动财源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各项措施,将财源建设纳入街道部门考核,引导各部门单位更加重视财税贡献,形成各方参与、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建立以增加税源为导向招商引资绩效评价机制,不仅关注“承诺大、名声大”更需关注“贡献大、规模大”,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招大商、大招商”。优化财政投入方式,积极整合对接省、市资源,发挥政府引导基金撬动培育作用和“投资+产业+招商”优势,推动尽快投资和精准投资,引进培育一批优质新兴企业,为创新经济发展蓄势储能。积极争取上级政策,整合区内项目资源,培育壮大存量企业,鼓励总部企业和“四上”企业采取市场化方式积极参与,通过项目支持的方式进一步增强企业扎根江汉、做大做强的信心和决心。
(四)保持财政支出强度,兜牢兜实民生底线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群众关心的就业、社保、医疗、教育和生态环保等问题,科学统筹财政预算和债券资金,全力补齐民生领域突出短板和弱项。把民生重点领域放在财政保障的首位,配合疫情转段加快防控资金的规范结算。继续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进一步加强“三公”经费和编外人员经费管理,切实降低行政运行成本,加强过紧日子落实情况的监控评估,用党政机关过紧日子换来人民群众的好日子,促进财政保障更显力度、更有温度。
(五)科学谋划财政改革,做强做优治理内核
加快健全现代预算制度,聚焦完善支出标准建设、基本公共服务保障、直达资金管理等方面,将绩效管理的理念和方法融入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的全过程。重点绩效评价扩围提质,完善绩效管理配套制度,做实事前绩效评估,用好绩效评价结果,将项目绩效和资金安排紧密挂钩,切实提高财政资源配合效率和使用效益。通过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加强对预算执行、“三公”经费、直达资金的监控,用数据标准化倒逼财政管理规范化。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在我区已发布的一方案、一流程文件基础上,完善国有资产配置、使用、处置制度办法,更为有效地盘活低效运转、闲置的各类存量资产,开展优化整合和统筹调剂,充分发挥资产效能。
(六)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筑牢筑稳安全屏障
强化风险防范意识,守牢政府债务风险底线,确保债券资金依法合规使用。加快债券支出力度,避免“趴窝沉淀”,高度关注利息支出率、债务率等风险指标,做到常规指标按季通报、特殊情况随时报告。做大储备,组织行业主管部门围绕发展规划、支持领域、目标任务等全面梳理、谋划优质项目,实现项目常态化储备,全力争取债券资金支持。严格落实各项制度规定,坚持举债规模与财力相匹配,合理制定政府举债中长期规划。坚持财政“量入为出”原则,有多少钱办多少事,严禁超越财政承受能力搞建设,严禁无预算、超预算、超进度拨款,确保收支平衡,确保财政可持续发展。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