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组织扎根“家门口” 与写字楼 江汉党建创新实践引领基层治理

发布日期:2022-06-14 09:45   来源:大武汉APP客户端

家门口党建“扎根”,两新党建“聚力”,产业集聚区党建“提能”、楼宇党建“提质”、新经济新业态党建“提效”……    

当数字化转型成为发展突围的必然选择,当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日渐迫切,江汉区围绕城区转型、产业发展,推动基层党建系列创新实践,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多向下移,构建党组织领导的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格局。

其间,各种观念束缚、条块壁垒、机制障碍得以破除,各领域党组织活动方式走向开放、互动,党建引领构成“同心圆”,工作形成“一盘棋”。

党支部“扎进”小区,党建引领创新基层社会治理  

小区,城市运行的“底盘”,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江汉区着力增强小区党组织为民、便民、安民功能,将党的工作融入万家灯火,把党的服务送到千家万户,让小区成为群众最放心、最安心的港湾。  近日,在唐家墩街道马场社区中央锦城小区,业委会、物业企业、小区党支部共同商议,确定了小区垃圾房的选址。新垃圾房建成后,将更加便于居民垃圾分类。     

“过去别说垃圾分类了,连垃圾清理都让人头疼。”提起中央锦城小区近年来的变化,马场社区党委书记黄雯感触颇深。    

这个小区早期物业管理混乱,垃圾遍地、污水漫溢,治安环境差、消防隐患突出。    

“更换物业”是居民们翘首以盼的事情,但该小区未成立业委会,执行程序缺乏主体。    

2021年,马场社区党委全面推进“家门口党建工程”,组织下沉党员和直管党员,成立中央锦城小区党支部,将党的组织链条由社区下沉至小区。    

党支部成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成功组织了小区第一届业委会的成立。    

黄雯介绍,选举过程中,社区党委全程监督,小区党支部严审候选人资格,吸纳讲政治、有公益心、有能力的党员和群众。随后,在业委会“靠得住”的引领下,小区成功更换了物业,面貌焕然一新。    

成立小区业委会是第一步。处在基层社会治理的“最末端”,小区业委会要想发挥其关键作用,还需要指导和帮扶。    

常青街道詹家墩社区创新引入“红色执行秘书”,激发了业委会参与小区治理活力,鸿泰佳园小区是其中一个典型。    

这里的业委会换届曾搁置数月,执行秘书推动换届“跑起来”。新一届业委会成员平均年龄44.5岁,包括3名党员、1名入党积极分子。    

小区过去环境脏乱差、安保有缺陷,在得到业委会授权后,执行秘书协调、推进解决了多项难题:下水道堵塞、餐馆油烟扰民、公共收益梳理公示等,既为业委会“减负”,也收到居民好评。    

“扎进”小区的党支部,让老旧小区管理更精细。    

在唐家墩街道三眼桥社区西马新村小区,社区党委以老旧小区改造更新为基础,逐步形成了以小区党支部为核心,小区自管组、物业服务企业积极参与的小区治理体系。    

生活在这里的居民,享受到专业、低价的物业服务,推进党建引领老旧小区物业服务高质高效可持续发展。    

党建专员“驻进”楼宇,党建引领创新产业发展    

让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嵌入到城市经济最活跃的地方,始终与城市发展同频共振。    

江汉区依托产业集聚区,建立跨地域、跨领域的党建协同机制,促进相关部门、街道社区与楼宇、商圈、园区、互联网行业等新兴领域党建有机融合,做实做细“党建+服务”,面对面解决周边企业员工“急难愁盼”问题,成为白领心中“距离最近、感情最深”的温馨家园。    

在武汉中央商务区内,中国武汉人力资源服务产业集聚区入驻407家各类经济组织,涵盖人力资源、金融、健康、商贸、科技等多个行业。    

企业可以多样,而党组织必须凝聚一心。    

以“10分钟服务圈”为半径,辐射周边楼宇,分别建立产业集聚区综合党委和楼宇第一、第二综合党委,推动组织融入、服务融通、资源融合、产业融汇,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产业集聚区综合党委打造了主阵地——“江城红领驿站”,面积超2000平米,涵盖38项服务功能;召开企业恳谈会、需求对接会、党建工作协调会,收集企业需求,共商共议涉企服务、组织建设等工作事项。    

前不久,在一场企业需求对接会上,有企业反映:办税服务厅较远、办税不方便。区税务局收到问题,随即在集聚区增设税务办理窗口,每周安排工作人员现场办公。    

此时,离中国武汉人力资源服务产业集聚区不到3公里,以建设大道与新华路交会处为核心,形成了全省唯一一个千亿级别的金融产业集群——武汉金融街金融发展集聚区。    

这里以金融产业为特色主导产业支撑,涵盖金融服务机构300余家,是武汉市乃至中部地区最具聚集和辐射功能的金融区。    

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产业发展。北湖街道党工委牵头,联合万松街道党工委、新华街道党工委、唐家墩街道党工委,成立了武汉金融街金融发展集聚区综合党委,以党建为引领,根据企业实际需求开展特色政务服务、人才服务,助力产业发展升级。    

这几天,武汉金融街金融发展集聚区综合党委正在筹备一场活动,目的是进一步推动人才与产业、城区协调发展。    

“所有的服务都源于企业的实际需求。”北湖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产业集聚区综合党委将党群活动服务中心设在楼宇内,建立党建骨干队伍,吸纳党建专员、部门联络员、党建指导员等“一楼六员”,“零距离”收集企业需求、提供定制化服务:    

联合相关职能部门举办“政企互联沙龙”,搭建沟通平台,加强政企联动;针对企业提出的托幼等问题,在临近社区引入社会组织,提供儿童暑期托管班等服务;在“江城红领驿站”等线上平台,推出“金融企业之星”栏目,为企业提升显示度……    

集聚区综合党委以党建为抓手,畅通了集聚区各楼宇产业的“内循环”,积极促进楼宇与社区形成良性“外循环”、区区融合,进一步优化集聚区内各楼宇产业结构,提高楼宇品质,助推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