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汉:民营大区厚植优势突破革新 激活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发布日期:2018-12-13 10:23   来源:江汉区商务局
 
江汉区成长起来的民营企业在上交所挂牌上市

双创活动周集聚人气

“定制服务”全程跟踪走访企业
三办”落地见效优化营商环境

创新团队获得扶持资金

招才引智留住创新人才

“民营经济只能壮大、不能弱化,而且要走向更加广阔的舞台!”
中央领导人坚定的话语,鼓舞了广大民营企业家积极进取、奋发有为的信心,激发了他们战胜困难、创新开拓的干劲。
江汉区作为中部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标杆示范,也是民营经济名副其实的创新沃土。从成就“货到汉口活”的美誉,到改革开放后呈现“燎原之势”,江汉辖区的民营经济逐渐成长为繁荣市场的支撑力量、科技创新的重要引擎。
发展中的困难要在发展中解决。江汉区区委区政府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把中央领导人讲话精神作为推动民营经济发展的行动指南,转化为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具体实践,真正把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作为自己人,厚植优势、品质发展,将民营企业的难点、痛点、堵点作为工作的切入点,从空间、金融、人才等方面入手,营造一流营商环境,激活民营经济发展新动能,推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焕新存量空间◆◆
让初创企业共享优质楼宇资源
地有界,心无限。江汉虽然面临地域空间的瓶颈制约,但创新永无边界。
激活民营经济新动能,江汉区布局“一核两纵三区四带”空间骨架,不断推动传统楼宇内空间存量提档提质,引导优质顶级楼宇开放共享,让初创企业也能享受高质量的发展土壤。
去年末,优客工场入驻新世界国贸写字楼,强强联手推出高端创业平台,“四新经济”起步与传统楼宇、传统产业的融合。
新世界国贸是武汉首栋5A甲级写字楼,优客工场是国内首个达到独角兽级别的共享办公空间。双方的合作,不仅让更多中小型优质民营企业能够享受高端写字楼丰富的资源,与西北湖地区众多金融总部、500强企业为邻,也让传统写字楼更加开放多元。
传统楼宇空间转型的同时,各类孵化器、众创空间也成为民营企业动能转化的“发动机”。目前该区共建成双创平台26家,总面积达到31万平方米,国家级孵化器达到3家,省级孵化器2家,国家级众创空间2家,省级众创空间4家。
两年来,江汉区高新技术产业井喷式发展——共培育43家高新技术企业(2016年20家,2017年23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96家;江汉创谷内形成了以手盟网络、力龙数码、诚讯科技、金力软件、缘来文化等为代表的“互联网+”产业集群……民营企业创新氛围空前高涨。
 
◆◆盘活产业园区◆◆
建设“新两园” 聚集新经济
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新主体……过去一年中,江汉民营经济正在加速提质增效、更新迭代。
而最让人眼前一亮的,是江汉创新园区的打造。活力涌动的新园区,让打上“新”标签的民营经济集聚地加速形成。
2018年10月,亦复数字、久其数字、国双科技、蔚蓝集团、上海麟动、上海程迈、DGX内容营销机构、速途网络、北京艺都、生米组成等10家国内一流数字创意领军企业,正式签约入驻江汉经济开发区圈外数字创意产业园。这些企业以科技为支撑,以创意为灵魂,以跨界融合为方向,分享资源、积聚力量,共同眺望武汉数字创意产业远景,探索创意产业协同发展大局。
圈外致力打造武汉市数字创意产业发展第一社区。园区内建设商务空间、文化展厅、剧院、秀场等创意商街,打造集政务服务、科技服务、投融资服务、云平台服务、知识产权服务为一体的产业聚集区,聚焦IP内容孵化和数字品牌营销服务,建设以江汉区为依托的数字创意产业发展新格局。
同月,江汉经济开发区内,第七届“武汉时装周”在由爱帝老工业厂房改造而成的红T时尚创意街区承办。活动呈现了设计大咖带来的顶级大秀,更聚合了优秀设计人才落户江汉创业兴业。
一年来,园区内创新创业活动源源不断:武汉时尚艺术季、首届武汉精英女性创业荟、第二届中国工业设计展览会分论坛……红T已然成为文创企业活力涌动的创新舞台。
 
◆◆厚植人才沃土◆◆
立足省级园区,提高人力资源配给效率
有企业就有产业,有产业就有就业。江汉区民营企业就业人数高达80%,比例居全市首位。激活民营经济新动能,江汉区将人才作为新的主体力量倾力培育。
坐落在武汉CBD内的中国武汉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是我省唯一省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目前正在申报国家级产业园。
该产业园是提高民企人才供给效率的“强心针”。园区内已集聚北京外企、上海外服、科锐国际等20家人力资源领军企业,构筑了为民企服务和引进高端人才的良好生态环境,使江汉民企创新能力更强,发展势头更旺。
与此同时,江汉通过招才引智,彰显创新的力量。通过实施“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计划”“百万校友资智回汉工程”引进科技创新团队,该区形成了创新创业的新“四军”人才体系。
10月,由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湖北大学等十余所武汉高校联合成立的“数字创意产业武汉高校联盟”与江汉区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建立专项人才输出渠道,为数字创意产业提供人才支持。
 
◆◆优化一流环境◆◆
“靶向破解”为民企发展保驾护航
民营企业在发展中难免会面临“三山”“三门”“三荒”——市场的冰山、融资的高山、转型的火山;市场准入门槛高如卷帘门、玻璃门、旋转门;企业面临用工荒、用钱荒、用地荒。
为帮助民营企业突破瓶颈,江汉区依据《关于突破性发展民营经济的政策措施(试行)》,在财税、金融、社保、培训方面,全力为民营企业保驾护航。
——拓宽民企融资渠道。加强政银合作和银企沟通,与建设银行搭建了“民贷通”合作平台,与汉口银行搭建“科创贷”融资合作平台,有效缓解民企融资难题;为中小民企发放贷款,通过“1+N”政策体系,协助民企在银行贷款;组织民企申报2018年度市网络信息化专项资金;推荐民企申报武汉市工业企业流动资金贷款贴息。
——制定民营企业家人才培养计划。组织民企参加专业性论坛,借智借脑,开拓视野。举办2018首届武汉数字创意产业新发展论坛,探寻武汉数字创意产业发展新路径;武汉时装周期间,围绕“时尚巢计划落地”主题,深度探讨时尚产业投资并购、创业创新的前沿动向和发展趋势;“双城双都”2018中国人文时尚设计周活动,参与探讨武汉设计产业的发展;组织民企参加第十五届“中国光谷”国际光电子博览会暨论坛。
——推进“智慧江汉”建设。为符合条件的智慧城市示范项目争取政策扶持,重点扶持热点行业的应用、前沿新技术的推广和网络安全技术的发展,促进“互联网+”产业创新和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产业发展。推荐中浩紫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申报湖北省工业互联网服务资源池项目。
——构建“清”“亲”政商关系。把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作为推进民企在市场准入、高质量发展方面的“头号工程”,区党政负责人身先士卒,带头对接重点民企,一对一开展领导走访民企大调研活动,听取民企发展需求,收集民企面临的问题和发展困难,建立问题清单,“定制服务”全程跟踪,不解决问题不收兵。让每一个干部都成为惠企政策的“宣传员”、项目代办的“服务员”、民企发展的“勤务员”、招商引资的“信息员”。在审批许可、经营运行、招投标、军民融合等方面,为民营企业打造公平竞争环境,解决好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