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汉路:一座二十世纪的建筑博物馆

发布日期:2019-03-01 22:36   来源:江汉区人民政府

江汉路是年轻的,年轻得能容纳下整座城市的时尚;江汉路又是年老的,年老得能记录下汉口百年的变迁。

说起江汉路,在全国都闻名遐迩。北京有王府井大街折射人文历史,上海有南京路见证摩登时尚,咱武汉就有江汉路阅尽商埠繁华。

江汉路步行街南起江汉关,北至解放大道,约1600米。早在1985年就被国家商业部授予“全国商业文明街”称号,2000年,改建成全国最长的商业步行街,享有“天下第一步行街”的美誉,是外地游客到武汉的必经打卡之地。


百年江汉路,最吸引人们眼球的,是一字排开的各种建筑:欧陆风格、罗马风格、拜占庭风格、文艺复兴式、古典主义、现代派……逛过的人都说,江汉路是武汉二十世纪的建筑博物馆。

据史料记载,江汉路最早起源于明朝时期,随着汉水改道形成了汉口以后,不断有人来这做生意,汉口商业逐渐发展壮大,人们将此处取名为广利街,这是它最早的“名号”。1861年更名为太平路,1906年改为“歆生路”,直到1927年,国民政府将这些旧称统统废弃,以太平路南端的江汉关为名,统称“江汉路”。


 ?? 旧时江汉路

曾经的江汉路作为大汉口最繁华,规模最大的商业街,聚集了武汉三镇最旺盛的人脉气场,车水马龙,人潮如涌,店面紧密,民楼洋房林立高耸。聚集了四明银行、聚兴诚银行、璇宫饭店、冠生园、精益眼镜店、悦新昌绸缎局、中国国货公司、老圃游乐场等金融机构、旅馆酒楼、商铺客栈和游乐场所,成为名闻遐迩的商业街。

  ?? 1931年万商云集江汉路

现如今的江汉路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江城的时尚和潮流。广告橱窗具有鲜明的艺术性、时代性,不少店面根据四季变化转换橱窗景致。多处著名近代建筑修饰一新,令人赏心悦目。

一些反映老汉口市民生活的铜塑小品 “热干面”、“卖水”、 “乘凉”等,成为孩子们嬉笑打闹间了解民风民情的现场教科书。


入夜,华灯初上,整条街灯火辉煌、流光溢彩。动感、时尚、活跃的江汉路又以另一种姿态呈现在游客面前。


从沿江大道进入江汉路步行街,左手边是江汉关大楼、右手边是日清洋行旧址。两栋历史建筑友好的如兄弟般耸立在江汉路入口处。

 ?? 江汉关、日清洋行相峙左右

作为武汉近代标志性建筑,江汉关庄重典雅,气势恢宏。一位在业内有名的房屋维修建筑师对它评价颇高:一座有生命的庞大艺术品。

日清洋行现为好百年饭店,但一眼能看出它的前身有着银行大楼端庄恢宏的气质。冠状穹窿塔楼、厚重的水平檐、横三纵三的立面。柱廊间一泻而下的台阶都显露出权威,厚实的墙面上每一块麻石都透出凝重,吸引着摄影爱好者驻足流连。

再往里走,江汉路21号,就能看到门口有两座石狮子的台湾银行大楼。

虽说叫“台湾银行”,其实并不是台湾开办的银行,而是甲午战争日本掠夺台湾后,于1898年由日本创办的,总行设于台湾,1915年在汉口设立分行。该大楼建成于1915年,它似乎是江汉路上最老的一栋大楼。它目前的主人是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结算中心。

与台湾银行几步之遥的四明银行大楼建于1936年。造型十分简洁、明朗,整栋楼拔地而起,一点也不花里胡哨,给人一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冷峻感。

最令国人自豪的是它是中国建筑师在汉设计的第一座钢筋混凝土建筑,一举扭转了长期以来由洋人垄断建筑设计的局面,其意义远远超过了建筑物本身。如今的四明银行一楼在经营潮牌服饰,这让它冷峻的外表下又透出一丝活力。

继续往北走,跨过繁华的中山大道,老武汉都熟悉的中心百货大楼、璇宫饭店等建筑跃入眼帘,无不透露出历史的厚重感。江汉路北段的风景依然绚丽,丝毫不逊于江汉路南段。

国货公司大楼,现为璇宫饭店、中心百货大楼,一派欧陆风格。它1928年开工,1931年建成,造型很有特色,呈L型。 “九一八”事变后,日货充斥国内市场,民族工业不振。为了抵制日货,武汉中国国货公司于1937年底在此成立。仅仅10个月后,日军占领武汉,商场一度停业,日本投降后,才恢复营业。

就在刚刚过去的2018年12月29日,国家商务部公布了11条全国步行街改造提升第一批试点名单,江汉路步行街名列其中。

敢为人先的江汉人将结合自身地域特点,提炼汉派文化,对标一线城市,打造一条有地方特色的“汉派步行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