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汉70年 | 经济篇:江汉区勇当服务业综合改革排头兵

发布日期:2019-05-06 19:16   来源:江汉区人民政府

4月1日,“江汉之声”刊登了《“江汉区服务业综合改革示范典型”评估获全国第二》的消息后,引起了江汉人的广泛关注。


服务业综合改革

 

江汉区行政规划与
西北湖夜景

江汉区是武汉市中心城区之一,是老汉口的发祥地。


江汉区地域面积最小,但同时也是我市第一个地区生产总值过千亿的城区。

全省唯一营业收入过千亿元的服务业集聚区也坐落于此。其整体综合经济实力相当于我省中等地级市的水平。


据统计,2018年,江汉区生产总值1304.18亿元,服务业增加值1220.78亿元,每平方公里土地产生GDP达到46亿元,每平方公里财政收入8.53亿元。

这些成就的取得发端于2010年深秋的一件大事。这一年,是中国进入新世纪的第十一个年头,也是由“十一五”向“十二五”承前启后的年头。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准江汉区为全国首批37家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是我省唯一的“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由此吹响了江汉区高质量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号角。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开展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的通知

先进单位荣誉

重任在肩,不负期望。江汉人拿出“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决心,踏上了勇于改革创新的征途。


2011-2015年试点期间,江汉区从推进投融资、土地资源、服务创新、开放合作、政策扶持、统计监测、人才支撑、行政管理等8项体制创新入手,五年里,全区上下奋力拼搏赶超,基本形成了中部区域性服务中心。

2016年,江汉区被国家发改委正式命名为全国10个“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示范典型”之一。

从最开始“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到现在的“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示范典型”,江汉区在服务业创新上不断书写新篇章。

 

江汉区占全市0.33%的国土面积,贡献了全市8%的GDP,15%的服务业份额,9%的财政收入,18%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在高质量发展上大踏步前行。

辖区28.29平方公里内,有占地7.4平方公里的武汉中央商务区,有占地7.6平方公里的省金融业集聚发展示范园,有占地1平方公里的江汉经济开发区。其中,省金融业集聚发展示范园是我省唯一营业收入过千亿元的服务业集聚地。

建设大道金融一条街


江汉经济开发区

现在,江汉区主导产业中,金融业集聚了7家全国性和65家区域性金融总部,总部资源占全省50%,全市70%。

商贸流通业集聚了武商、中百等商业龙头企业和5家中国销售量最大的石油企业的湖北总部,服务范围辐射华中地区,通讯业聚集了5家省字头的龙头企业,是我省信息高速路上的“枢纽站”。

 

 

 

据统计,目前江汉区商务楼宇共95栋,总建面400万平方米。其中,年税收过亿元有23栋。


八年实践,江汉区坚持发展现代服务业,不动摇、不折腾,真正做到“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届接着一届干”。

近年来,江汉区又在土地资源集约节约利用,产业转型升级迈向中高端和破解养老服务业发展难题上,实现“产、城、人”三个维度协调发展,受到国家部委层面的肯定,形成了一定的示范效应。

拥有中部地区最有影响力的武商商圈和江汉路商圈的江汉区,一直引领者高端时尚商业的发展。先后建成花园道、红T时尚街区等一批文化创意产业园。

武商商圈

江汉路商圈

花园道

红T时尚街区

江汉区还是汉派服饰的发源地,从2012年开始,已连续举办了七届武汉时装周,打造了“武汉时装周”和“红T”两个时尚品牌,使得红人、乔万尼等一批汉派服装品牌重新焕发生机和活力,并带动了武汉本土设计师的成长,也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时尚大咖汇集于此,形成百花齐放之势。

江汉时尚产业百花齐放,汉派服饰吸引全国目光


2018年武汉时装周


在民生方面,江汉区社会福利院“一院两制”有效地破解了养老服务发展难题,被国家民政部誉为养老服务的“江汉模式”,并在全国推广。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跨入新时代,江汉人秉承着“一张蓝图绘到底”的精神,誓将国家现代服务业示范区建设不断推向新的高度、再铸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