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 江汉路步行街提升方案已编制完成

发布日期:2019-05-17 23:33   来源:江汉区人民政府

江汉路步行街承载了武汉人的青春梦,是武汉市民心目中的时尚地标、城市骄傲,也寄托了人们复兴大武汉商业繁华的共同梦想。近日,长江日报连续报道《江汉路步行街何时强势复兴》《热心市民千字建言:打造武汉人自己的“时尚大道”》引发广泛关注。

6日,江汉路步行街改造提升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召开第三次全体会议研究部署推进工作。会上,记者获悉,江汉路步行街将对标国际一流步行街,年底将迎商务部“大考”,同时也迎接市民以及中外游客检验。


周边联动凸显独特文化

根据武汉市统一规划部署, 《武汉江汉路步行街改造提升方案》已经编制完成。2019年,规划提升集中在江汉路步行街现状范围内,总面积12.1公顷,北至自治街,南抵沿江大道,包含步行街两侧建筑;2020年,将扩大范围从江汉路步行街现状延伸北至京汉大道,西至前进五路;同时叠加中山大道段前进二路——南京路范围,总面积约55.7公顷,与周边里份联动形成特定文化场所。

江汉路步行街定位“打造国际卓越滨江魅力空间及中国极致城市体验街区”,将以路为轴,“三时”为线,话老汉口,新八景。三时则是——古代汉口史话,讲百年沧桑旧事;现代华中风尚,讲时尚多元话题;未来慢城活力,讲生态文明理念。

旧时光里寻找新味道。“话老汉口 新八景”意在挖掘节点文化主题,形成开放空间场所,营造精致江汉城市魅力空间。新八景中有M+的都市森林,也有老璇宫的新秀场,还有积庆里的百年新民众乐园等。

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江汉路的升级改造中,要坚持传承经典、自信创新。

江汉路上集中承载了汉派文化、码头文化、商贸文化、建筑文化、首义文化、红色文化、长江文化等多样文化特征,通过“文化+”引领业态升级。同时凸显价值特色,借鉴国外案例,以文化载体为依托,特性为手段,将多类型文化内容负载到江汉路中,凸显江汉路独特文化价值。

拥抱5G建设智慧商圈

顺应5G时代的来临,江汉路步行街将打造“智慧街区”,计划与阿里、腾讯、京东、中国移动等企业合作,利用5G技术建设智慧商圈,打造线上服务平台+线下黑科技体验的服务模式。通过商场大数据提升商业供给匹配度、通过智能化平台优化公共服务,让公共厕所、停车场等不再难找。

眼下,江汉关外立面整治已经启动;盐业大楼外立面改造也已经启动;中心百货引进日本设计机构合作对商场业态进行重新规划;M+购物中心调整业态;新民众乐园正在引入新业态等,配合步行街改造升级。

随后,历史建筑如江汉关、大清银行、日信洋行以及主街周边停车设施和交通微循环改造等方案也将陆续出炉、实施。

针对市民关注的江汉路进店人气不足的问题,会上透露未来的推动举措:要按照规范管理、专业运营的原则,创新管理机制和服务模式,在保障商品质量、服务品质、卫生环境的基础上,赋予步行街管理机构更大的自主权,探索“政府+商会+企业”三位一体、良性互动的发展模式。

市人大代表、香港双人青国际景观规划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娟说,江汉路步行街建筑特色与文化底蕴是优势所在。从建筑物视觉与文化上已有厚度,伴随时代发展,商业品质呈现短板。

她建议,引入一流的专业运营机构整体经营步行街,并建立商家管理机制,对于经营者所提供服务与商品进行品质与安全保障。在硬件方面,对街面整洁绿化设置,与户外冷凝等装置进行完善,步行逛街舒适感增加;在软件方面,加大服务力度,整体提升体验感。

启蒙了我们时尚梦的江汉路
武汉人期待你强势回归

“五一小长假,步行街上的人挺多,沿街店铺人气却一般般。”从北京回武汉探亲的武汉伢刘婷对陪伴她整个青春时光的江汉路步行街有点失望。小长假期间,长江日报记者探访发现,曾经是武汉潮流地标的江汉路步行街,人气主要集中在路面,沿街店面人气削弱,真正购物的市民寥寥。

2019年5月1日,江汉路步行街迎来四面八方游客,人头攒动,吃货排成行。 记者刘斌 摄

今年是江汉路步行街19岁,正值芳华,但开街时的盛况已难再现。令人期待的是,江汉路步行街有望强势回归,成为武汉人的“时尚大道”。去年底,商务部发布通知,决定在全国11条步行街开展改造提升试点工作,武汉江汉路步行街位列其中。商务部要求,对这11条步行街进行改造提升试点,用2至3年的时间,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国内领先水平的高品位步行街。


2019年2月27日,伴随着连日来的料峭春寒,曾是武汉潮流地标的江汉路步行街行人寥寥,人气减弱。 记者苗剑 摄

现状
这个五一小长假看起来人多
很多逛街人难忘“回忆杀

“小长假这几天,人还算多的了。”与步行街同岁的休闲品牌森马、以纯等曾是这条街的“王牌”,这些年却不得不靠疯狂打折等来扛住成本压力、吸引客流。

4日,一家内衣店店员向长江日报记者透露,这个五一小长假看起来人挺多,实际上销售只比双休好一点而已。


5月4日,“五一”小长假最后一天,江汉路步行街游客人气仍然很旺,但两旁商家店铺弱显冷清,大多游客穿街而过,少有进店逗留。记者刘斌 摄

中山大道和步行街交会的路口,步行街老商户班尼路曾在这里“站”了19个年头。这个五一小长假,记者探访发现,班尼路已经悄悄闭店。


2010年9月30日,江汉路步行街上熙熙攘攘。 记者苗剑 摄

“偶尔会逛一下,值得买的不多了。”市民程女士与好友潘女士每个月还是会到江汉路“打卡”逛一逛,但“看看居多,买的很少”。让程女士念念不忘的还是 “回忆杀”。

曾经
当年“天下第一步行街”开街时
附近居民被挤得连家门都难进

百年老街江汉路是武汉人的骄傲,是汉口百年开埠商业繁盛的聚集区,一步一砖无不凝聚着每个武汉人的城市情结。百年前诗云“车马如梭人似织,夜深歌吹未曾休”,江汉路当年的繁华可见一斑;1985年底,江汉路步行街地区被原国家商业部命名为“全国文明商业一条街”。


2017年春节,江汉路及旁边的江汉二路人气旺 记者金思柳 摄

2000年9月22日,江汉路步行街正式红火开街,全长1600米,摘得“天下第一步行街”美誉。 步行街上历史建筑粉饰一新,新潮商铺霓虹闪跃,多家武汉老字号重放光彩,成为华中乃至全国的潮流风向标。

江汉路老街坊、上海邨63岁市民王小妹仍记得开街时人头攒动的情景,附近居民被挤得连家门都难进。“但如今,孩子们都舍近求远,跑到光谷、汉街、街道口去购物、潇洒去了”。

满满回忆
婚戒、第一条裙子、汉堡生日宴……
当年江汉路承载武汉伢的时尚启蒙

“我的婚戒就是在江汉路步行街明牌店里买的。”80后武汉伢宋晓琴还记得2005年,她点的地方,和老公一起来挑选的;

“2001年,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我马上跑到步行街上买了高中三年来的第一条裙子。”已经当妈妈的陈虹说,“江汉路步行街承载了我的青春梦。”

“中学的时候,同学办生日宴都会邀请小伙伴在这条街上吃一顿麦当劳。”向女士回忆,“所有的休闲品牌可以一网打尽,当时能买一件就是很拉风的事情。在这里,我完成了时尚启蒙。”

江汉路步行街更是市民心中的武汉地标、武汉骄傲。


2017年春节,拥挤的街道江汉路及旁边的江汉二路人气旺 记者金思柳 摄

市民期盼
一二线知名品牌寥寥可数
武汉人期待江汉路跟上潮流步伐

记者一路探访,江汉路步行街上,鞋子50元起步,内衣三件百元……一二线知名品牌寥寥可数,更别提国际潮牌、大牌了。沿街店铺靠高音响、塑料巴掌“噼啪”对垒揽客,但收效甚微。

习惯去江汉路打卡的市民程女士说,“高端商品稀缺,有吸引力的美食餐厅在这条街上也难觅踪影。希望江汉路能跟上潮流变化的步伐。”


5月4日,“五一”小长假最后一天,江汉路步行街游客人气仍然很旺,但两旁商家店铺弱显冷清,大多游客穿街而过,少有进店逗留。记者刘斌 摄

商务部发文试点提升步行街
江汉路有望强势回归

令人期待的是,江汉路步行街有望强势回归,成为武汉人的“时尚大道”。2018年12月29日,《商务部关于开展步行街改造提升试点工作的通知》发布,决定在全国11条步行街开展改造提升试点工作,武汉江汉路步行街位列其中。商务部要求,用2至3年的时间,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国内领先水平的高品位步行街。“引导街区内企业探索新业态、新模式,促进商旅文融合发展,发挥步行街品牌集聚、产业融合、改革创新和资源整合等方面的辐射带动作用。”

2019年5月4日,“五一”假期最后一天,江汉路上依旧人头攒动,人们兴致不减的逛着街。记者詹松 摄

重燃江汉路青春活力
复兴大武汉商业雄心

“去江汉路”,曾是武汉人最潮的邀约,外地人最炫的武汉体验。多少人在这里,买最潮的商品,看最新的时尚,过最看重的纪念日,留下最深的生活烙印。

在现代社会,消费远远不只是消费,它充满好奇与热望,追逐创造与新生。因此,它不但是时尚和潮流,也是城市文化的重要养分和辨识标签。

江汉路步行街在最近几年日趋冷清,是可观察的现象。
这并不意味着步行街因此退出历史舞台,恰恰相反,对很多城市,步行街是一座城市的商业发源地,也是商业资源集聚区,是本地居民的“消费乡愁”,也是一座城市的“潮流文化打卡地”——对武汉这样的传统商业强市尤甚。

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商品消费大国。在此背景下,去年底,包括江汉路在内的全国11条步行街,被商务部列入“打造高品位步行街”名单之列。这是江汉路重焕青春活力的机会,也是大武汉复兴商业雄心的机会。如何在商业供给和流通创新上升级蜕变,增强吸引力,扩大影响力,以点带面,提升城市品位,重现大武汉商业盛景,百年江汉路,当借此东风,由此处破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