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汉70年 | 汉派服装的华丽转身

发布日期:2019-09-06 00:51   来源:江汉区人民政府

上世纪80年代末,人们的服饰消费需求增长迅速,催生了一批服装企业的发展,许多汉派服装企业发源于汉正街,他们模仿上海时尚、学习福建搭配、跟随广东装扮、引进香港流行、紧跟市场需求,满足了人们对当时服装多样化的需求。

 

20世纪90年代初,为了满足市场的需求,一批依靠汉口大夹街、汉正街等做服装批发致富的个体户们纷纷成立了 “前店后厂”的汉派服装企业,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于是,便有了在江汉区办厂的佐尔美、太和、爱帝等初期汉派服装企业。汉派服装由此迅速发展并以其大众化、平民化的风格逐步走向全国市场。

当时在江汉区的大小服装企业数量占全市的三分之一强,风靡一时的汉派服装多数都是江汉区服装品牌。如太和、爱帝、雅琪、红人等一批汉派品牌服饰率先进驻武商、新世纪百货、中南商业大楼、佳丽广场等商厦并设立专柜。


“前店后厂”

 

据第五届汉货精品展评办的有关资料显示,当时全市年销售额1000万以上的服装企业多达50多家。其中,江汉区的服装企业名列前茅。

以江汉区服装业为主体的汉派服装企业敏锐地抓住了武汉地处华中九省通衢的地理优势,发挥武汉具有四季分明、服装更新快等特点,以款式新颖、多变来弥补南方人不善冬装,北方人不善夏装的不足,从而形成了满足东西南北中不同消费者口味的汉派服装,并得到消费者认可。

 

 

汉派服装经过几年的高速发展,1997年达到鼎盛。随着国际服装品牌纷纷登入中国市场以及沿海发达地区服装品牌的崛起,相比之下武汉服装企业产品设计开发仍停留在家族式手工作坊阶段,缺乏创新,款式、面料、花色等各方面都有复制的痕迹。1998年开始汉派服装逐渐步入衰退,到2001年步入低谷,汉派服装在全国服装市场占有率已不足2成。

在汉派服装复兴的几年中,江汉区的太和、红人、佐尔美、爱帝、乔万尼等企业成为汉派服装的“排头兵”。

 

 

如何使汉派服装从低谷步入快车道?2017年武汉市启动了“重振汉派服装行动”计划,江汉区及时抓住这个历史机遇全力引导服装企业向时尚产业转型。

如红T时尚创意街区的前身是爱帝集团的工业园区,2016年爱帝投资3.2亿元将原有建筑面积7.2万平方米的老厂房改造再生打造成为红T孵化器、时尚秀场、产业办公、时尚人才公寓、体验式商业配套等多种业态与服务相结合的文体产业集聚综合体。2017年,武汉成功入选中国中部首个设计之都,这给红T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在“2018武汉时装周”上,来自武汉本土的设计师和品牌占比达到50%。

红T时尚创意街区

 


据了解,红T构建了8大服务平台,为时尚产业集聚提供全面保驾护航。

人才培训平台


知识产权运营平台

同时具有国际国内优质双创服务资源能力

下一步红T时尚创意街区将推动产业协同融合孵化创意文化活动“IP”,成为具有时尚特色标签的文化产业街区,打造武汉时尚产业“新地标”。

(2019年第五届全国双创活动周湖北会场)


汉派服装经历了近40年的风雨沧桑,从第一代汉正街人的白手起家,到如今成为江汉区工业制造的优势产业,再到红T时尚创意街区的创立,并连续7年承办武汉时装周,一路走来的江汉区服装企业为汉派服装的发展、为打造中部时尚之都奠定了基础,实现了汉派服装在时装界的“华丽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