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致江汉架起“政银企”连心桥

发布日期:2020-06-24 15:58   来源:武汉市江汉区人民政府

省级金融业集聚发展示范区。

江汉区是“国家现代服务业示范区”、全省唯一省级金融业集聚发展示范区,金融商务楼宇林立,汇集了7家全国金融机构总部、15家中外资银行区域总部、18家证券期货业机构区域总部、32家保险公司区域总部等约300家金融机构,成为中部地区金融与商务资源集聚程度最高的区域。2019年江汉区重点金融企业实现税收83.55亿,占全区财政收入36%。

当前,武汉保卫战已取得决定性成果,进入到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江汉区发挥“金融高地”优势,大力促进“政银企”协作,发扬“店小二精神”,利用区级领导挂点重点企业、各级部门上门服务的“保姆式”、“贴身式”服务方法,全力推动企业复工复产复市,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


多措并举

“一对一”支持金融企业复工复产

3月22日,武汉金融街管理委员会(下称“金融街管委会”)审批通过武汉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武汉交通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武汉长江金融服务有限公司3家金融企业的复工复产申请,江汉区金融企业复工复产服务工作全面启动。

本着“早部署、详指引”的工作原则,金融街管委会在《企业复工复产告知书》基础上,制定《金融业复工复产防疫工作导则》及《金融企业复工复产审批流程图》,为企业厘清申请流程,并针对复工复产条件、要求等给予详细指引和解释答疑等服务工作。对于为抗疫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金融重点企业,提供复工复产一对一指导,全力支持疫情防控和企业复工复产。

同时,为严格落实疫情防控需求,金融街管委会特别成立检查指导小分队,对照《企业复工疫情防控现场督导检查表》,上门指导企业如何开展疫情防控,推动企业复工复产平稳进行。

“员工在外地需要车辆通行证。”“员工出小区需要复工证明。”对于企业复工复产中遇到的困难和需求,金融街管委会逐一帮助协调解决,帮助企业尽快复工复产。

3月底,江汉区48家重点金融企业的复工申请已全部审批。1-5月,江汉区金融企业纳税已经达到34.21亿,金融税收占全区财政收入45%,金融企业复工复产效果显著。

武汉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金融街管委会强化精准监督,不定期围绕疫情防控工作,对金融企业上门开展检查督促,让企业做实做细“五到位”防控工作,紧盯企业人员复工复岗实际情况,向保险企业强调严禁大规模会务及人员聚集,并及时梳理掌握在疫情防控过程中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同“舱”共济

“政银企”协作集聚政策资源

“金融活水”激发企业活力 “集中政府政策、集中金融资源,支持企业恢复元气、重回轨道、提振信心。”3月30日,江汉区与中国建设银行湖北省分行签订合作协议,制定“企业方舱计划”,为受到疫情冲击产生暂时性困难的企业展开“金融救助”,让企业加速“重振”。

疫情期间,武汉优柯唯科技有限公司为协和、同济等医院提供血液净化设备及维护支持,与此同时,由于订单金额增多,企业自有资金无法满足运转需要。得知企业困难,江汉区推送企业纳入“企业方舱”计划,最终获得300万元贷款,保障了自身运转。目前,江汉区已有129户企业获得建行11亿贷款,257户企业的约3亿贷款被准予延期。

采取“云服务”宣传推介政策,协同“政银企”提供金融服务,定制个性化帮扶企业方案,建立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江汉区发挥政府沟通、协调作用,促进“政银企”协同合作,助力稳定社会经济健康发展。

“江汉政企通”小程序回应企业需求。

江汉区还出台针对支持企业稳定发展的“六条措施”,设立企业纾困发展“帮扶贷”,按照“4321”担保模式,引入担保机构,帮扶更多的中小微企业获得足够额度的贷款,缓解小微企业贷款难的困局。

截至6月中旬,江汉区中小微企业纾困资金已放款约33亿余元,个体工商户纾困资金已放款约7600万元,在企业及个体户基数较少的情况下,放款金额均达到全市中心城区第二位。

“在提振企业信心、助力经济发展的路上,我们将探索出江汉特色的支持企业新路。”下一步,江汉区将加大助企纾困政策宣传力度,加大惠企政策落地力度,提升服务水平,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以“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拼搏精神,努力实现“双胜利”。


©来源:长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