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一头连着经济运转,一头连着民生冷暖。武汉市江汉区在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同时,恢复生产、促进就业,持续推动稳岗就业工作创新,对企业和人才释放出极大诚意。
首批“人力资源服务消费券”成功兑现
“消费券”是疫情大考之年热门词之一。这一被视为“真金白银”的“有形的手”,有效提振了社会信心,在恢复生产生活秩序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江汉区,“消费券”被创新应用于人力资源服务领域。去年5月中旬,江汉区为辖区内注册的中小微企业发放的人力资源服务券开始申领,按照“公开普惠、自主申领、鼓励创新、专款专用”的原则,支持企业购买相应人力资源机构的服务产品。
江汉区拥有我省首个省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中国武汉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这也是中部地区首个综合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已有国内外四十余家人资服务领军企业入驻,初步形成了人才寻访、招聘培训、人力资源外包、管理咨询等多位一体的综合人力资源服务产业链。
江汉区人力资源局整合优势,推动辖区内人力资源服务产品在产业互联平台上线,并鼓励服务机构推出定制服务。据统计,该区已有近400家市场主体申领人力资源服务券,成功签约300多份服务合同,在惠企援企、拓展人力资源市场方面初见成效。
去年12月23日,江汉区人力资源局举办了稳岗就业政策补贴资金发放仪式。当天,武汉华中新世纪人力股份有限公司、湖北华夏创业顾问管理有限公司等4家人力资源机构成功兑现江汉区首批人力资源服务券资金。
“有了服务券,一些对人资行业缺少了解的小微企业也释放出需求。”湖北华夏创业顾问管理有限公司市场部经理李庆余表示,疫情导致企业面临的招聘培训、劳动纠纷调解等问题增多,公司适时对接服务,新增上百家新客户。
武汉华中新世纪人力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透露,在服务券落地过程中,江汉区不断调整申领条件和周期,推动企业最大限度享受优惠。
据了解,江汉区今年初还将开展第二批服务券兑现工作。随着经济进一步复苏,将进一步打通人才供需壁垒,撬动市场活力。
就业补贴为大学生毕业就业“加码”
“收到银行短信通知时,既惊喜又意外!”去年12月23日上午,武汉理工大学的应届硕士毕业生杜承原,收到江汉区发放的就业补贴。在江汉区稳岗就业政策补贴资金发放仪式上,仅她就职的武汉天华华中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就有32名应届毕业生收到累计8.5万元的就业补贴。
兴盛之道,人才为先。疫情影响下,一批中小微企业受到较大冲击,复工、招工面临压力。江汉区委区政府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将人才工作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
去年5月,该区印发《关于扩大就业支持企业稳定发展若干措施》,规定当年应届毕业生在江汉区纳税的中小微企业实现就业,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可按本科学历每人2000元、硕士研究生学历每人5000元、博士研究生学历每人1万元的标准申领一次性就业补贴。同时,毕业5年内的高校毕业生,初次在该区创办企业或从事个体经营的,符合条件者,可申领武汉市及江汉区提供的累计1.8万元一次性扶持创业补贴。
吸引人才的不仅是有效的市场,还有有为的政府。武汉天华华中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高霰表示,“无论是就业补贴、人资服务消费券,还是税收、社保等方面的优惠,以及办事效率、投资环境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都释放出政府支持企业发展的积极信号。”
去年全年,江汉区共计发放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30多万,一次性创业补贴15万,以工代训惠及210家企业、57322人次,发放补贴2866.1万元。该区全年新增就业2.02万人,高校毕业生新就业1.7万人,新增创业及带动就业1.6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4%以内,累计落实各项就业创业扶持政策资金1.1亿元。
“江汉区是一片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热土。”江汉区委主要负责人表示,希望高校学子扎根江汉,在这里实现理想,并当好政策宣传员,让更多的人才享受政策,助力构建人才创新创业优质生态圈。
图文来源:湖北日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