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江汉经济开发区作为江汉区改革创新的前沿阵地,如何在江汉区“三个示范区”建设中找准定位,在支点建设当中彰显责任担当?
答:近年来,我们立足自身优势,全体开发区人秉持“实干为先、担当作为、务实高效、勇于创新”的开发区精神,在服务支点建设,围绕实施“三个优势转化”、建设“三个示范区”工作中,找准工作切入点和着力点,大胆探索、奋勇争先。还将结合中央、省市关于推动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最新精神和要求,谋划好开发区“十五五”规划,着力打造全区体制机制改革主阵地、创新创业主战场和新质生产力发展主引擎。力争到2030年前,江汉经济开发区主导产业营收总额在全市中心城区的开发区中率先突破500亿元。
问:开发区一直致力于通过促进科技创新与传统产业升级的“双向奔赴”来培育新质生产力,在这个过程中有什么特色做法?
答:一是着力求“新”,向创新要发展。大力推进数字赋能,推动传统优势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集群化迈进。武汉深海弈智科技有限公司现已拥有55多项软硬件技术专利,并荣获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等殊荣。长江国投供应链管理(湖北)有限公司,成功入选湖北省第一批服务业“专精特新”企业名单。
二是着力求“好”,向转型要效益。推动先进产能比重持续提升,形成具有新质生产力特征、体现开发区特色的优质企业方阵。今年1-3月份,59家规上企业增速过10个百分点。
三是着力求“特”,向服务要实惠。通过引入湖北省数字经济(人工智能)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武汉原创认证保护江汉分中心等机构,打造知识产权特色服务体系。“京山轻机工业设计中心”入选第六批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榜单。优必选助力江汉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共研共创天工人形机器人。
问:结合深化开发区管理体制改革,做强创新承载能力,谈谈下一步将有哪些创新举措?
答:一是优化产业空间布局。综合采取新建、改造、租赁、盘整等多种方式,改造升级一批产业空间,与华安里环境提升片联动发展,促进产城融合发展。
二是完善园区运营模式。探索推行“1+1+N”的园区运营模式,统筹国资平台公司、社会第三方运营机构资源,提升园区服务、培育孵化、资源对接等功能,营造良好创新生态。
三是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围绕进一步壮大通信信息、商贸物流等传统优势产业,积极探索未来产业,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优化营商环境,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