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事场馆5G专网全覆盖,5G+8K超高清直播捕捉精彩瞬间,5G+VR让场外观众也能身临其境……不久,数个国际大型赛事即将在国内举行,各类“黑科技”欲“争奇斗艳”。
谁能料想,为赛事提供“智慧大脑”的创新源头与其相距数百公里之遥——武汉市江汉区。
近3年,湖北邮电规划设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湖北邮规院”)在江汉区帮助下,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深入探索产学研协作,激发创新活力,在“智慧城市”“智慧赛事”等领域转化系列成果,应用于多个城市及国际赛事。
创新碰撞 多个国际体育赛事数字“大脑”出自武汉
在湖北邮规院,总咨询师陈晓静与丁文华院士专家团队远程沟通,完善“MOC”在内的“智慧赛事”系统。
“MOC”是一个数字“大脑”,负责赛事的总监控调度,同时,整合城市数字化系统,提供“赛城合一”的指挥决策支持。
陈晓静还记得,她第一次接触国际综合体育赛事的信息化,是在武汉。
2017年,湖北邮规院接下武汉一个大型国际赛事的“智慧赛事”工作,“我们急需一位专家,既懂信息化又了解体育赛事,参与项目、给予指导。”
中国工程院院士、广播电视技术专家丁文华正是相关领域权威。
彼时,“智慧赛事”在国内还是新课题。湖北邮规院与丁文华院士携手攻克多项难关,“这个过程中,我们发现了许多前瞻性技术研究方向,与丁院士建立了良好的合作。”
2019年,江汉区提出,协助湖北邮规院设立院士站,给这样的“双向奔赴”一个稳定“归宿”。
2019年6月,湖北邮规院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截至2021年底,工作站成果累累:受理或授权国家专利18项;获得软件著作权25项;主编、参与编制团体标准及地方标准9项;发表论文157篇。
不只是武汉的大型国际赛事,在成都大运会、杭州亚运会、三亚亚沙会等大型赛事中,也将能见到湖北邮规院的技术与产品的身影。
助力创新 申报“关门”前最后一刻成功建站
“事实上,在江汉区的提议下,我们才有了院士专家站的概念。”回顾起最初建站时的经历,陈晓静十分感慨,“院士站差一点在当年建不成。”
院士专家工作站是我国院士、专家及其团队与企业等建站单位为优势互补、合作共赢而建立的长期稳定的产学研协作平台,主要开展发展战略咨询、技术联合攻关、人才培养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的合作。
它将科技与经济、院士专家与企业家、科技界与经济紧密结合,拥有其他创新平台所没有的资源和独特优势。
这样的好政策,一定不能让企业错过。2019年,江汉区启动科技“扫楼”,摸清创新企业的建站意愿:逐家走访调研,主动宣传政策,了解具体困难,专人跟踪意向。
“一听闻湖北邮规院与丁文华院士的‘前缘”,我们马上提出,帮助他们建站。”区科协主要负责人喜出望外。
待企院双方达成共识,决意建站时,离申报“关门”时间只剩数月。
合作项目的敲定、专家团队的组建、文件资料的商议……每一个环节都很繁琐,“更何况院士的常驻地在北京,异地沟通更为困难”。
江汉区多个部门同步跟踪指导,几乎是驻企办公,丁文华院士专家工作站才能顺利建成。
建站近3年,企业获得了什么?湖北邮规院总经理文军用三个“广”进行总结:院士的眼界广,能为企业发展整体筹划;支撑面广,加强企业的人才培养、技术攻关、成果转化;交际广,切实帮助企业拓展外部环境。“建站来,我们每年开展一项重大项目,尤其在智慧城市、智慧体育业务版块取得了显著进步。”
如今,院士站启动了竞技训练项目,未来有望在体育赛事中通过精准动作捕捉,利用大数据分析,帮助运动员提升训练效果。
“厚植优势、补齐短板、精明增长、品质发展”,江汉区上下联动,向内发力,以一个院士站“撬动”一个创新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