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北省科技厅公布了全省6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前瞻性科技创新平台。其中,湖北省区块链技术创新研究院依托武汉大学、湖北邮电规划设计有限公司等多家高校、企业联手组建,致力区块链技术的研究、落地,推动相关产业发展。
“将区块链技术作为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的重要突破口” 是当前产业创新的重要途径之一。参与湖北省区块链技术创新研究院建设的湖北邮电规划设计有限公司,位于全国创新百强区—江汉区,已建成华中区块链科技融合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华中链创中心”)作为区块链创新的重要载体。
江汉区科经局主要负责人介绍,华中链创中心建设成为华中规模最大的区块链领域综合创新平台,在技术研究、应用研究、区块链系统测试和教育培训等领域积极探索创新。
该中心现已申报区块链发明专利6项,手握21项软件著作权,研发出底层链2条,推动16个应用成功落地,完成区块链知识的科普培训工作超过3.5万人次。
数字“担保人”,“区块链+”赋能传统产业
4月19日,在华中链创中心,华新中南(武汉)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一行正与中心工作人员洽谈技术合作。
“我们想借助区块链技术降本增效。”市场调研部部长蔡典介绍,这家企业为环保咨询服务公司,承接了东湖高新区危险废物的无害化处置。
该公司正在使用一套系统,“全生命周期”追踪危险废弃物的数据,包括其成分、重量、危险情况、危险类别等,“如果数据被篡改,无害化处置就会产生一定风险”。蔡典希望能引入区块链术,将数据存证上链,保证其真实可靠,“企业与监管方都将获得更多便利。”
一下午,华中链创中心迎来好几拨访客,他们的诉求很是一致:通过区块链技术,让数字获得真实性“认证”,方便追溯。
企业生产过程中,将数据切片加密,分布储存在不同节点,既保护隐私又不可修改,方便安全生产监管;
水务系统“查水表”,每一次记录都上链存档,保证真实在岗,切实堵住“跑冒滴漏”;
绿色发电企业,建立分布式能源站,将发电量“上链”,可直接与园区对接,提供准确减碳依据,鼓励更多园区采用绿色电能……
华中链创中心负责人、湖北邮电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总工程师王庆介绍,“我们甚至可以让‘睡眠’的数字跑起来,代替部分实物”。
比如,江汉区的优势产业——金融与商贸业,就可以用数字“加强联动”:
区块链技术可成为商贸企业的“担保人”,方便金融机构确认其数据的真实性,以数据“替代”部分抵押物品。
由此,商贸企业有效降低投融资成本,获得更多资金支持,金融企业也能扩大客户群。
王庆表示,中心聚焦区块链技术应用和创新,希望通过这个数字化“新基建”,为更多传统产业赋能。
“孵化器”“投资人”“店小二”,江汉助推科技创新
组建湖北省区块链技术创新研究院、建立湖北省“区块链创新促进中心”、打造区块链+智慧体育联合实验室、首届湖北省区块链技术应用创新创业大赛企业组一等奖……
运营不到两年,华中链创中心的业务辐射面、影响力日增月益,“这与江汉区密不可分。”中通服湖北公司区块链研究院副院长陈仲表示。
2013年,湖北邮电规划设计公司开始涉足研究区块链技术及创新和融合应用,开启技术储备。
2019年,区块链被上升为国家战略。江汉区主动找到湖北邮电规划设计公司,寻求合作。
2020年疫情后,江汉区“四大家”带着产业链相关企业,纷纷到湖北邮电规划设计公司调研,迅速布局区块链产业发展创新平台。
同年8月,江汉区与湖北邮电规划设计公司、工信部五所签订合作协议。一个多月后,华中链创中心就在江汉经济开发区圈外数字产业园揭牌,跑出项目落地的“江汉速度”。
“江汉区不仅是华中链创中心的‘孵化器’,还是‘天使投资人’和‘金牌店小二’。”
从中心建立初始,江汉区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到访学习相关知识,达成共识:尽全力助推中心发展,资金、场地、人才、政策等多方面给予支持。
“不仅为我们找到了约2000平米的办公场地,还制定了系列优惠政策。”
作为一项新兴技术,区块链整个行业处于初创期,需要大量应用场景,尽快实现与其他产业的有机融合。
江汉区提供了多个应用场景,给华中链创中心“试验”,并为其造势。
2021年11月,中国5G﹢工业互联网大会区块链专题论坛暨2021武汉市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发展峰会在江汉区开幕,为华中链创中心造就全国影响力。
湖北省区块链技术创新研究院成立后,江汉区将继续发挥经济社会中的场景优势,将区块链等新技术融合创新服务于经济社会的数字化发展,各方面促进区块链产业的创新发展,加快建设“武汉市区块链产业创新发展示范区”,作为核心驱动区促进武汉市建设 “国家区块链发展先行示范区”,服务湖北省和武汉市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作为全国创新百强区,江汉区构建“两端发力,多点支撑,各方协同”的创新发展格局,以科技成果转化为导向,吸引高校、科研院所等科教资源与创新元素聚集,迅速“孵化”新兴产业链,领跑新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