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湖小学的学生在上scratch创意编程课
传统文化让学生知行合一
北湖小学是武汉市江汉区的一所窗口学校,是首批武汉市素质教育特色校、武汉市首批群众满意中小学。经过30多年的不断自我完善和积淀,近年来,北湖小学在“和谐教育”理念的指导下不断丰实文化底色,把传统文化与现代校园建设结合起来,积极打造和谐教育办学特色,走出了一条凸显时代活力的和谐育人之路,培植出传统文化与现代气息有机融合,充满“和文化”魅力的美丽校园。
11月2日下午,“读论语做君子”国学专题讲座在北湖小学五楼报告厅进行。“不学礼,无以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语文教师陈靓精选国学经典中和孩子们生活相关的内容,深入浅出、娓娓道来。师生们在诵读、分享《论语》经典名句的同时还与当下新闻趣事结合,穿越古今,丰实了对“礼”的认识。
走进北湖小学,学生、家长会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浓郁氛围。每个班级教室外都有一面经典诵读文化墙,由师生共同布置,内容常变常新。墙上展示着学生的书法作品、诵读《国学经典》心得和“亲子读书卡”。学校晨诵、午读、暮省日复一日;“每周一课”将经典诵读纳入校本课程,各班每周开设一节经典诵读活动课,形成“读、思、议、诵”四步诵读教学法;学校每学期都举行一次大型国学教育成果展示,表彰先进班级、教师、学生和家长。学生熟读成诵,在首届江城青少年诵读大赛区赛中,学校20多名选手脱颖而出;在全区经典诵读班会教案评选中,北湖小学获奖成绩名列前茅。
在经典诵读中,学生潜移默化地学习先贤,逐渐做到了知行合一。“孩子慢慢学会了自我教育和自我约束,身上的坏毛病也渐行渐远了。”学生温昊鸣的家长介绍,读“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孩子知道了勤劳节俭;读“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孩子学会了不断总结完善自身;读“宜未雨而绸缪,勿临渴而掘井”,孩子懂得了做事应有充分准备,学习上要做有心人。今年6月,在学校开展的“中华诗词美”比赛现场,一首首唐诗宋词不绝于耳,全场学生自然吟咏。各班家长代表还作为百人团成员参与答题,感受传统文化之美的活动由校内延伸到校外。
学习传统文化不止诵读经典。九宫格游戏、制作中国结、馆藏寻根等蕴含中华传统智慧的内容都被纳入了校本课程。去年开始,学校开设了汉剧课,成立了汉剧社团,请来了武汉汉剧院的专业老师,从基本功开始教孩子们汉剧的身段、唱腔,对汉剧艺术感兴趣的学生都能参与其中。每周四下午,汉剧社团的30名团员认真练习云手、圆场,一招一式都有板有眼。除了汉剧,京剧也成为了北湖学子的新爱好。学校定期邀请京剧名家走进校园,为同学们讲解京剧小知识,教孩子们唱《沙家浜》等经典唱段。学生们不仅感受到了戏曲的魅力,也学习到了不少历史知识。12月22日,在江汉区中小学戏曲展演中,北湖小学师生们表演的戏曲节目《传承》获得了满堂彩。《传承》讲述了一名小学生看京剧大师练声后,萌生了对戏曲的兴趣,继而爱上戏曲的故事。节目将传统剧目《苏三起解》和流行歌曲结合,创意十足。
信息技术促成教育方式现代化
每天清晨,学生们一走进校门,各个班级门口墙上的电子班牌就亮了起来,滚动播放校园信息、班级课表、班风班训。每个老师手中的微校平台也开始热闹起来。晨读时分,学生们开始诵读经典,校务巡查老师会把各班读书情况拍成照片、写成文字发在微校平台上,所有老师都一目了然。中午,各班级排队打饭是否有序、进餐环境是否有序整洁也都在微校平台上及时反馈。日托时间各班习字、辅导、自习情况,班班有记录。每个月的月考核和学期考核,微校平台上所有信息都会汇总进行量化统计,成为老师绩效打分依据。
学生们在上3D打印课
微校平台不仅是老师们的“工作手册”,也将学生、老师、家长都聚拢在这个平台上。11月13日,北湖小学开始了第六届学校最美名片教师的评选。与往年由学校老师内部推选的形式不同,今年,学校先由各年级组推选出15名候选人,并在微信平台上介绍、展示,随后进行了校内教师投票和校外家长投票,最终共有万余人次参与了投票,选出了最美师德、最美师艺、最美师爱三组优秀教师代表。四(3)班班主任涂丽玲今年因尾椎骨折,不能久站也不能坐下,跪在椅子上给孩子们上课,这一幕,让全校家长感动不已。在这次“最美名片教师”的评选中,她也以高票当选“最美师德”教师代表。“这次的评选获得了学生、家长的广泛参与,我感到很荣幸获得了这个奖”,涂丽玲说,这个奖也意味着学生和家长对她的肯定,激励她以后更加努力。
最美名片教师评选过后,四(2)班家长胡菲表示,网络公开票选让家长们看到了一批学校教师的新风貌,这种沟通形式很好。微校平台中有个板块“我的班级”,家长们点击进入后可以看到孩子班级的最新、最全活动:校服评选、先进班集体评选、迎新年活动、考试分析……微校平台让家校沟通“零距离”。
除了微校平台,学校老师们也通过各种信息化手段,给孩子进行课外辅导。四(2)班数学老师梅锦花经常把课堂上的重难点板书拍下来,课后通过QQ群、微信群发给家长们,指导家长在家辅导孩子学习。三(4)班语文老师何芳每次批改作业时会把错误较集中的习题拍下来,发到群里,提醒家长们多多注意。通过这种方式,老师、家长真正形成合力,共同帮助孩子成长。
信息技术还成为了北湖小学教学的日常模式。在语文老师吴君的作文课上,每位同学们手中都有一个平板电脑。收集数据、及时反馈、范文共享、在线互动都在平板电脑上完成,一堂传统的作文课变得更高效、更多可能。
现在,学校已经建成了120兆计算机网络,实现校园WIFI全覆盖,全校38个班都配备了电子白板和电脑,百分之百实现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每位教师也都有教育云空间,在空间里累积教学资源,上传备课教案、课件,利用EQA系统跟踪每一个孩子的成长。北湖小学利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促成了教育方式的现代化,适应了新时代下人们对教育的新需求。
“和谐教育”成办学品牌
北湖小学的操场边,有一尊“共筑和谐”的雕塑。雕塑主题是一双手,手中捧着荷花、荷叶。“荷”与“和”谐音,象征欣欣向荣的和谐校园。“和”文化是北湖小学的校园文化,“和谐教育”也已成为北湖小学的办学品牌。从上世纪80年代的建校之初到如今,三十余年来,学校积淀了丰厚的“和谐教育”内涵,不断推进素质教育,凸显和谐、人文、可持续发展的办学特色。
北湖小学以“和”为校园文化
北湖小学的“和”文化分为五个方面:“和顺”管理、“和衷”师才、“和雅”教育、“和乐”课堂、“和美”校园。“和顺”管理指的是学校的制度文化建设。北湖小学将校园文化建设纳入规划,定期研究,及时总结。所有的工作制度均经过教代会研究讨论形成,成为全体师生认同和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遇事找制度不找人。各项制度也不再以惩治为出发点,而是以引导为主,关注人的需要。
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学校聚众人之智,打造出了一个北湖小学教师专业成长“四步法”:自我认识、自我评价、同伴修正、团队打造。北湖小学“和衷”教师德才兼备,有省骨干教师2人,市、区学科带头人和优秀青年教师24人,武汉市十大魅力教师1人,武汉市“百优”班主任5人。
学校努力培植“善学、雅行、健美”的学风,以“和雅行为”为重点,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学校“两型学生社团”活动蓬勃开展,“和雅”风尚赢得社会广泛赞誉:“公益服务型社团”的小小志愿者们长期到社区开展扶困助残活动,到学校附近的湖泊开展护湖活动;“兴趣发展型社团”硕果累累,获奖无数。学校成功承办了江汉区“诵经典、习汉字、练运算”小学生综合素养提升工程启动仪式。央视《焦点访谈》和《新闻联播》栏目组也来到该校,对学校开展经典诵读活动进行了报道。
作为全国综合实践活动学科实验基地学校、武汉市高效课堂建设优秀单位、江汉区本色课堂校本教研先进校、江汉区学科基地校建设先进单位。北湖小学将“高效课堂”“本色课堂”思想与学校和谐教育理念相结合,形成学生、教师、学校和谐统一发展的课程文化观。学校独创的“三段三研”的教学模式,使“和乐课堂”与学生发展相适应。
北湖小学是省绿色文明校园,也是首批“武汉市园林式学校”。在这所“和美”校园里,一草一木、一石一水都因地制宜,营造出无声的教育气场。